【識港網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留意形象多於聲音,但聲音還是會影響你。舉個例子,大家在夏天時開冷氣,我們似對冷氣機發出的聲音感到麻木,但當我們關上冷氣時,突然發覺,哇,怎麼這麼安靜?然後你會突然記起,原來剛才很吵。可能我們之前意識不到冷氣機的聲音,但它還是會影響我們,例如我們或會變得有點煩躁。
這次要介紹的書是《聽見聲音的地景︰100種聆聽與聲音創造的練習》,它教我們怎樣重新認識環境的聲音。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10268061_513797-800x449.jpg)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音樂家,也是一位環境保護者,他提出了「聲音地景」這個觀念,提倡深入認識身邊的聲音環境,甚至改造它。本書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問題。比如在我們的想像裡,上樓梯和下樓梯的聲音應該差不多,作者卻讓我們去聽聽,哪一種比較響亮?作者還會問,有沒有甚麼聲音主要屬於一種性別?例如男性可能常出現剃鬍子的聲音,女性或與磨指甲的聲音有關。這些問題都有助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書中也關心到聽覺和視象的關係,例如甚麼聲音會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發出?其實我們日常有很多經驗,例如水流經水管的聲音就是。又例如,有甚麼聲音是好聽的,但它的視覺造型卻不怎麼好看?被污染的河水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書裡還有一些練習,可以開放我們對聲音的想像,其中一個練習非常有趣,作者畫出了幾種不同的圖形,圓形、三角形、波紋線條等,然後問讀者,甚麼聲音類似這種圖像?
這些小練習最後都通向一個問題︰到底甚麼聲音會令我們覺得愉快?我們的城巿需要怎樣的聲音?聲音設計,可能是城巿規劃中一個很常見卻被忽略的問題。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10268062_444301-800x449.jpg)
《聽見聲音的地景:100種聆聽與聲音創造的練習》
作者:R‧莫瑞‧薛佛(R. Murray Schafer)
譯者:趙盛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5/01/010147873.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