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Patrick Kramer新作:不完美的名畫
來源:橙新聞    2020-03-17 11:59
當我們欣賞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以及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覺得他們在繪製這些作品的時候是充滿無限驕傲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識港網訊】當我們欣賞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以及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覺得他們在繪製這些作品的時候是充滿無限驕傲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藝術家Patrick Kramer就表示,自己在創作的時候時常會經歷自我懷疑的過程,而他在自己的最新油畫作品系列「刮壞」中就探索與呈現了這一心理——他臨摹了藝術史中最著名的一些畫作,並「刮」掉了一些必要的元素。

“The Lost Pearl”, oil on dibond, 16 x 16 in.  圖:Patrick Kramer
“A Perfectionist’s Lament”, oil on dibond, 20 x 20 in.  圖:Patrick Kramer

Patrick表示:「這個想法來源於去年的一個與完美主義相關的項目。我後來覺得,如果可以巧妙地利用觀者的錯覺,創作一件藝術作品,讓他們覺得這個作品是被對它不滿的創作者刮壞的,是很有意思的。因為我真的很能體驗到這種感覺,我就毀掉過自己的作品。」Patrick從梵谷的《星夜》開始實現想法,當他對該作品感到滿意之後創作了一整個系列。

“A Perfectionist’s Lament”, oil on dibond, 20 x 20 in. 圖:Patrick Kramer

Patrick具體是如何展開創作的呢?他首先參考了許多真的被刮毀了的畫作的圖片,之後用Photoshop將這些元素匯總做了一個粗略的草稿。一旦他滿意之後,他便進入油畫的創作階段,用畫筆繪製一幅好似真的被毀壞的名畫。這種用超現實的「刮」的行為去破壞名畫的「完美」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行為,因為就一副新的畫作來說,它是另一種狀態的「完美」。

“The Torment of Existence Weighed Against the Horror of Nonbeing”, oil on dibond, 24 x 18 in. 圖:Patrick Kramer
“The Ex”, oil on canvas, 60 x 48 in. 圖:Patrick Kramer

Patrick也知道,自己的「刮毀」創作一定程度上有一種毀滅性色彩。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對名畫的破壞都是直擊人心的,為了消解這種消極的情感,Patrick在選取刮毀的內容的時候也會加入思考,他希望可以引入一些幽默,讓留存的元素和「刮掉」的元素形成巧妙互動。

“Critic’s Wrath”, oil on canvas, 48 x 32 in. 圖:Patrick Kramer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oil on panel, 48 x 48 in. 圖:Patrick Kramer
“Love Lost”, oil on dibond, 18 x 16 in.  圖:Patrick Kramer

更多Patrick Kramer作品可參看:Patrick Kramer 個人網站|Facebook|Instagram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13/010142695.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