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Elizabeth Twining生於1805年,在倫敦的一個特權地區長大的她在上流社會中學習了美術和繪畫。受《柯蒂斯植物學雜誌》(Curtis’s The Botanical Magazine)和位於奇斯維克花園的皇家園藝學會(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的啟發,伊麗莎白開始畫植物和花朵。她通過德威奇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的作品練習素描,之後又在父親的幫助下參觀了許多著名的博物館。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0_168039.jpg)
Elizabeth一生撰寫了許多有關植物學的書籍,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卷植物圖鑒——《Illustrations of the Natural Orders of Plants》。這部圖集於1849年(第1卷)和1855年(第2卷)出版,包括了160幅手工上色的英國植物和其他國家植物的石版畫。Elizabeth並沒使用當時著名的林奈(Carl Linnaeus)分類法,用植物的生殖特徵說明圖冊中的植物。她選擇了Augustin-Pyrame de Candolle創建的分類系統,基於植物的多個特徵來描述植物。也正是如此,儘管自圖冊出版至今,植物的分類系統已經大大不同,她的圖鑒還是以時間快照式的形式發揮著獨特價值。此外,儘管圖鑒並非按順序說明植物的每個屬和物種,但她以植物組合的方式描繪了許多少見的植物。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2_966296-750x609.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1_738713-753x609.jpg)
這部圖鑒的第一版無法在線獲得,其原版存放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些稀有書店也有售賣。但1868年的版本已經可以全部在線取得,讀者可以免費閱覽。(按此,瀏覽1868年版本圖鑒)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6_436788-750x500.jpg)
而如今,設計師Nicholas Rougeux再度提升了Elizabeth的植物圖鑒。他從原始掃描中還原出160張插圖,調整顏色、清理斑點和標記以產生清晰的圖像,並最大程度地貼合插圖所描繪的植物真實的色彩。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3_305471-800x262.jpg)
更重要的是,他將160幅插圖中的每一幅都進行了拆分,並將圖片中拆分後的單種植物與文字描述對應起來。最終,他完成了772種植物的描繪。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4_636203-800x212.jpg)
現在,讀者現在只需要點擊單株植物便可以快速提取文字中對該植物的全部描述。Nicholas表示,每一個拆分過程就需要花費1-4個小時,整個項目需要4個月才能完成。但也正是基於這些努力,Nicholas讓一部來自19世紀的植物圖鑒重新煥發了生機。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7275_992955-800x331.jpg)
Nicholas Rougeux個人網站:https://www.c82.net
Nicholas Rougeux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rougeux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05/010141887.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