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11月26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以下簡稱:大灣區文投會)在廣州黃埔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灣區文投會吸引了超過330家文化企業(項目)和120餘家投資機構的超200位投資人現場對接。作為輻射全國的文化產業投融資盛事,大灣區文投會已連續舉辦三年,秉持「為資金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的宗旨,吸引了優質文化項目與文化投資機構紛紛「向南看」。
「新磁極」:科技與資本驅動文化產業「質變」
記者從大灣區文投會獲悉,今年前三個季度,廣東省經營性演出總場次達到3.56萬場,總收入63.56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演唱會經濟成為消費的新引擎。同期,遊戲電競、網絡視聽保持高速發展,頂級電競賽事增長了300%,超高清視頻產業即將成為廣東省第10個超萬億級的產業集群。從這樣一組最新數據。從亮眼的數據不難看出,廣東文化產業正邁向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刻。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向表示,新興技術加持下,未來廣東文化產業規模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並為區域製造業發展提供更強的文化賦能,驅動其從成本優勢進一步向質量與品牌優勢轉型。
在本屆大灣區文投會上,一個新的關鍵詞誕生——科技,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AI數字畫卷、全感XR產品、「文化通」智能體、物理AI3D具身智能數據仿真平台……「AI+」撬動文化新業態大會現場,從投資機構、文化企業乃至科研院所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信號:「AI+」模式正加速改寫文化產業格局。
大會還發布了《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趨勢報告》《人工智能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等報告,並現場發布「大灣區金文投」2025年度典型案例,包括10家年度文化企業、9個年度園區及24家年度投資機構。
粵數字文化核心企業利潤創造能力強勁
過去五年,廣東數字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80萬件,人工智能發明專利超過10萬件。在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廣東16個文化新業態實現營收接近1萬億元,增長15.9%,高於全省文化產業平均增速6個百分點。「特別是規模以上的數字文化核心企業利潤創造能力非常強,2024年總利潤超過2000億元,佔整個文化產業利潤比重達到84%。這個佔比非常高,已成為文化產業利潤增長的主要支撐和重要引擎。」陶鋒說。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錚也表示,廣東目前在數字創意、動漫遊戲、網絡視聽、數字文化製造等領域已具備較強競爭優勢,並形成影視、動漫、遊戲、電競等文化產業優勢集群。其中,廣東數字出版、動漫、音樂、遊戲營收規模已分別佔全國的1/5、1/3、1/4和4/5。

據《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2025年10月,大灣區文化產業合計產生融資事件720件,據估算總融資金額約為564.1億元。投資事件主要集中在廣深兩地,廣州、深圳共計613件,佔比高達85%。投資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數字創意生產、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費4大熱點賽道。
國泰海通政策和產業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劉峰說。文化企業也看到了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對我來說,機遇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對的人,去做對的事。」機遇集團X-META董事長兼CEO胡世輝在現場表示,「當下這樣的機遇就在廣東。」
粵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顯成效
今年5月,廣東重磅推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提出涵蓋影視、演藝市場、動漫影視、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六大領域的87條政策措施。在政策紅利之下,廣東將成為匯聚新技術、新產品、新體驗、新生態、新模式、新物種的超級場景。
機遇集團正是這一「政策包」的受益者。5月23日,機遇時空X-META設立的全感XR研發中心在深圳福田正式揭牌。而自去年X-META全感VR樂園進駐大灣區多個城市以來,持續佔據區域遊戲廳熱門榜首位。
張錚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應充分利用產業競爭優勢,加大文化領域的多學科科技利用水平。同時,進一步發揮文化企業集聚效應,搶抓大語言模型的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中文語料庫』『可信數據空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庫』建設,並加大力度鼓勵、包容新型文化業態發展。」
數智化技術在行業更多場景的落地,需要海量數據支撐。在此基礎上,廣東新的布局開始落地。「未來,中國算力網將實現『像使用電力一樣便捷使用算力』的目標,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文化內容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模式,極大地催生文化新質生產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高文表示:「算力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算力網的建設將對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