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界之城”從一條路開始
作者:陳震霖   來源:深圳新聞網    2025-11-26 12:38

【識港網訊】深圳大學城正在研究以“跑課”為核心,單獨規劃一條服務跨校上課的慢行通道。記者從《無界之城——西麗科教城西校區開放共用設計》方案中瞭解到,規劃在大學城核心區提出構建貫通三校的“跑課慢行道”,串聯主要教學區、生活區和公共運動場,並與騎行環線、超級風雨連廊銜接,形成相對完整的校園慢行網路。11月25日,該方案在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無界之城”發展理念沙龍上作了集中展示。

這條為“跑課”量身定制的慢行環線,背後是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自2022年起推進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改革:首批在片區5所高校間推出79門共用課程、1142個選課名額,部分課程實現學分互認;此後通過X9高校院所聯盟向全市高校、高職院校推廣,跨校選課與學分互認不斷深化。

“原來學生可以在不同高校之間選課、認學分,但他們在校園之間往返,還是要穿過車流、走‘斷頭路’。”專案總規劃師章明說,“現在我們希望,在制度上的‘無界課堂’之外,再補上一圈更安全、舒適的‘通學路’。”

 

為“跑課”單獨畫一條環線

現狀下,大學城西校區一側臨近大沙河綠穀,一側依託後山公園等山體綠地,生態基礎條件不差,但慢行系統並不完整:大沙河碧道與校園內部的聯繫點位較少,登堤路徑間距偏大,堤頂路、箱涵路之間局部不連貫,人行道和騎行道在部分路段存在寬度不足、組織混亂、銜接不連續等問題,師生在校區之間“跑課”,往往需要穿行機動車道或繞行校園邊緣。

“我們這次專門把道路分了級:市政道路、校內道路,還有一條新的‘跑課慢行道’。”章明介紹,團隊圍繞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三所高校,梳理出一條“騎行跑課環線”,將主要教學樓、圖書館、體育場等節點串聯起來,並通過支路接入各校內部慢行系統。

在設計圖上,這條跑課環線被清晰標出。規劃考慮通過統一導視系統和鋪裝語言,用連續色帶、節點標識等方式形成一眼可識別的慢行主通道,並可通過統一色帶和節點標識強化路徑識別度,讓學生順著顏色即可辨認跑課方向。

“我們不是簡單地畫一條線,而是希望沿線長出一串小空間。”章明說。方案提出,在清華球場、哈工大球場等節點,對現狀看臺和場地進行“針灸式”改造,植入驛站服務、簡易自習區、交流空間等功能,配套遮陽雨棚、座椅和夜間照明。“這樣一條路,既能讓學生快一點到課堂,也允許他們在路邊停下來討論、發呆、看書。”

四車道變兩車道,讓路真正“慢”下來

跑課慢行道的一部分,落在大學城幾條主幹道上。包括學院大道在內的多條道路,在部分路段存在人車混行、路邊停車與騎行空間擠佔等問題,是學生騎車、步行時最緊張的區段之一。

“從片區統籌的角度看,道路不是要只解決機動車通行的問題。”章明說,“我們希望通過路權重新分配,讓街道回到人身邊。”方案提出,在具備條件的路段,壓縮機動車車道規模,把節省出來的空間用於拓寬人行道、增設非機動車道,並逐步減少路邊無序停車。

為配合路權調整,規劃引入一整套“穩靜化設計”:在重要橫穿點設置抬升式交叉口、行人請求信號燈和鋪裝提醒,通過樹陣、綠化隔離帶和騎行緩衝帶,降低車速和噪音。章明形容,希望把這幾條街道做成“更照顧步行和騎行的路”,急著趕時間的車輛可以繞行,把更多空間留給慢行。

在後山南側,規劃預留約250米新建道路,用於補齊騎行與跑課環線的“缺口”;西南側部分現狀道路將重做面層、適度拓寬,並結合校內騎行環線佈局非機動車停車點,引導自行車、助力車有序停放,避免擠佔慢行空間。

從一條路到一座“無界之城”

在章明看來,“跑課慢行道”只是整個“無界之城”體系中的一條關鍵“線索”。規劃提出,以大沙河綠穀為主軸,串聯“後街生活帶、運動活力帶、智匯休閒帶”,形成“一河三帶”的校園—城市共用空間結構:一端連通三所高校校園綠地、體育場館、圖書館等“學之境”,另一端連接塘朗山、公園綠地、大沙河水岸等“山之境、水之境”。

圍繞跑課主線,方案同步佈局“超級風雨連廊”和跨河、跨路慢行橋:近期改造約2000米現有連廊,新建約2100米連廊,遠期預留約800米延伸空間,使師生“從地鐵站、公交站下來,不打傘就能走到宿舍和教室”;在大沙河兩岸增設一批慢行橋,把教學區、科研區和生活區進一步拉近。

“我們一直在強調,系統大於單體。”章明說,“不是去做幾個好看的節點,而是把原來零散的公共領域連成一個體系,讓空間更拓展、活動更無界、資源更可共用。”在他看來,從封閉校園到樓宇管理、從“巨型街區”到“千微街區”、從“校城分離”到“校城融合”,跑課慢行道和一整套慢行網路,是推動轉變的具體抓手。

在“無界之城”發展理念沙龍上,與會專家也指出,未來,當學生沿著色彩清晰的慢行路徑,從宿舍到教室,從一所校園到另一所校園,再從課堂走向大沙河、後山公園,這條為“跑課”而生的道路,也將勾勒出一座“無界之城”的輪廓。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