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醫療經常開支逾2512億
作者:李芷珊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17 20:52

【識港網訊】在香港人口老齡化情況下,公共醫療開支顯著增加。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昨日發表2023/24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賬目》,該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高達2,512.07億元,較上一個年度(不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開支)增加約200億元,升幅8.6%,近52%用於公共醫療系統,十年間升一倍;人均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33,334元。隨着長者人口由164萬增至2036年的244萬,令醫療體系面對嚴峻挑戰,公營醫療收費改革迫在眉睫,對於明年起公立醫院上調藥物收費及急症室等費用,醫衞局強調調整收費對增加收入作用不大,但額外收入會全數投入公營醫療系統中。

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總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徐麗卿昨日分析指出,2023/24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中,公共醫療衞生佔51.8%(1,300.72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4.3%,是十年前2.9%的1.5倍,與同期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長率相若,反映人口老化是帶動有關升幅的主要因素之一。

 

 

現時市民特別是長者高度倚賴公營醫療系統的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根據統計,平均每千名長者人口的病人總住院日次是非長者的5.3倍,而每名長者人口的醫管局人均服務成本,則為每名非長者人口的4.3倍。

香港長者人口會由2023年年中的164萬,增至2036年年中的244萬,並推算於2046年年中達275萬。隨着人口持續老化及慢性疾病增加,香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將面臨不少挑戰。

醫衞局副秘書長胡偉文指出,由於長者醫療成本較年輕人高,住院機會亦較多,他反問:「醫療開支增加難免有這個趨勢,但這趨勢會如何走向?快與慢?有多高或多少?」

 

逾九成市民依賴公院住院服務

私人醫療衞生支出方面,2023/24年度相關支出佔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48.2%(1,211.35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4%,過去10年私人購買的醫療保險及僱主提供的醫保計劃,佔私人支出比例由33.4%增至44.8%,成為日益重要的私人醫療服務資金來源。特區政府於2019年4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截至去年底保單高達142.8萬張,但自願醫保未能改變市民向公院求醫的傾向,近九成二市民都依賴公立醫院的住院服務,選擇私家醫院只佔約8%。

為提升香港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胡偉文表示,特區政府正全面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包括積極發展基層醫療,以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系,更好發揮家庭醫生預防、診治和管理慢性疾病作用,減少或推遲使用費用較高昂的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包括急症和療養住院服務;複雜及昂貴的醫院護理服務)。

 

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

同時提升私營醫療服務的收費透明度,他說:「我們明年會透過一些法例規定,希望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水平的透明度。配合自願醫保計劃,希望兩者能夠配合,令更多有負擔能力的人去選擇使用私營服務,減輕公營方面的負擔。」

在推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面,他強調爭取透過改革精準資助有需要的病人,「現時公營醫療收費改革、資助水平約97.6%,預計2026年首階段收費改革實施後,資助率將減至94%,因而獲得的額外收入,將全數投入到公營醫療系統中,所以特區政府整體開支其實不會因而有任何削減。」政府並將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相關開支增至735億元,佔總醫療開支近三成,改變「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