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深藍礪劍,香江同夢。國產航母山東艦首次在香港舉行公眾開放,基礎款殲-15和彈射型殲-15T兩型「飛鯊」艦載戰鬥機,亦在航母甲板上首次對公眾亮相。
換裝新型雷達、加固起落架、安裝彈射桿、優化武器系統的殲-15T,比基礎款殲-15具有更強大的探測、打擊、對抗能力,能以電磁彈射方式滿油滿彈起飛,通用適配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大航母。殲-15T和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所構成的「雙15」組合,成為目前航母戰鬥群超視距空戰的王牌。
殲-15「飛鯊」單座重型艦載戰鬥機,在2016年12月,首次隨遼寧艦航母編隊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在多年來的密集訓練中,殲-15相繼完成首次夜間起降、首次夥伴加油、首次夜間夥伴加油等高難度科目,並升級了彈射型殲-15T和電子戰機殲-15D,為執行航母戰鬥群的制空作戰,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戰術搭配。

可掛載鷹擊83K反艦導彈
此次殲-15、殲-15T同台亮相,更直觀地顯現出技術裝備水平的躍升。相較於殲-15,殲-15T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化升級。為了適配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殲-15T前起落架加裝了彈射牽引桿,同時對起落架進行了加粗加固,增大起落架的承受重力,增強彈射起飛能力,同時仍可進行滑躍起飛。為了適應更粗的起落架收放,殲-15T的起落架艙也改為兩片式艙蓋,有別於殲-15的一片式起落架艙蓋。
由於配備了更強的起落架和起飛能力,在福建艦上彈射起飛時,殲-15T可以滿油、滿彈起飛,能夠掛載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鷹擊-83K反艦導彈等大型導彈。殲-15T的翼尖掛架也進行了升級,從殲-15的L形掛架,換成了更強的一字形掛架。
殲-15T的另一大重要變化,是換裝了新型有緣相控陣雷達,雷達整流罩也改為斜切式,雷達功率更大,探測範圍更遠,可以在更廣大空域內發現更多目標。借助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5T可以霹靂-15或鷹擊-83K,對敵方戰機和水面艦船,進行超視距攻擊。
因此,殲-15T的探測、打擊、對抗等能力,與基礎款殲-15相比,實現了全方位的顯著增強。
西太鍛戰力 高效應對外軍挑釁
在6月份山東艦、遼寧艦雙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執行任務期間,外軍艦機多次抵近偵察、跟蹤監視。航母編隊全程保持高度戒備、隨時反應的作戰狀態,多次組織殲-15、殲-15T艦載機戰鬥起飛,專業穩妥處置應對。
央視《礪劍》節目6月28日關於海軍航空兵成立73周年的節目中,首次披露了遼寧艦航母編隊在此前一次遠海訓練時,外軍兩個航母編隊同時從東、南兩個方向,頻繁派出艦機跟蹤監視。面對外軍挑釁,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駕駛掛載了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和霹靂-8近距格鬥彈的殲-15起飛,死死咬住外軍戰機,從高度8000米到2000米,不斷採用高難度動作持續纏鬥,最終成功驅離外軍戰機。
目前,殲-15和殲-15T同時搭檔服役,但從發展趨勢看,殲-15T正在逐漸取代殲-15,成為山東艦、遼寧艦的主力艦載機。殲-15T和霹靂-15所構成的「雙15」組合,成為目前航母戰鬥群最具殺傷力的空戰手段。霹靂-15的射程超過200公里,最大速度5馬赫(1馬赫等於時速1224公里),能夠高速精準獵殺空中目標,奪取海天制空權。
防禦圈火力猛 海上堡壘堅不可摧
航母是最大的海上作戰平台,戰鬥力主要體現在艦載戰鬥機。一旦甲板遭到重創,無法起降戰鬥機,其戰鬥力也就基本喪失。因此,航母的防抗打擊訓練十分重要,直接關乎戰鬥力能否有效充分發揮。在此前山東艦、遼寧艦編隊西太平洋演訓過程中,專門組織「防抗打擊」訓練。

加固彈藥庫動力艙水密艙
防抗打擊訓練,一方面要確保航母的每個部位裝置,都要具備應對打擊的能力,並建立高效的損害管理體系。這包括航母的動力艙、彈藥庫、儲油艙等等,比如武器庫要防止「殉爆」(指炸藥爆炸引起另一處炸藥爆炸),水密艙要能有效防範進水導致沉沒;航母的艦島、飛行甲板、升降機、阻攔索、彈射裝置都能要具備抗擊火力攻擊,做到萬無一失,保障指揮鏈、作戰鏈暢通運行。
另一方面,要實戰化測試航母應對魚雷、水雷、航空炸彈、反艦導彈、炮彈等不同彈藥攻擊時的應急處置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投入實戰時心中有數。
山東艦、遼寧艦航母戰鬥群的防禦火力網,包括其自身以及驅逐艦、護衛艦上的「紅旗」系列防空導彈、反潛火箭深彈、艦炮、反潛火箭深彈、1130萬發炮、反潛魚雷等等武器,構成了十分完備的防禦圈。而且借助先進的雷達、預警、信息處理系統,能夠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主動防護與被動防護同步夯實,構築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