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中拉加強合作 港宜把握機遇
2025-05-14 10:12

【識港網訊】在全球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中國與拉美國家合作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加強團結、共謀發展的希望路徑,也為香港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北京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方願同拉方攜手啟動團結工程、發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和民心工程五大合作項目,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中拉論壇自2014年由習近平主席倡議成立以來,中國和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共體33個成員國在過去10年間取得顯著成果,已成為中拉關係的主渠道和「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15年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標誌着中拉整體合作機制正式啟動。十年來,論壇機制不斷完善,設立了部長級會議、中國─拉共體「四駕馬車」外長對話、國家協調員會議等機制,推動中拉政黨論壇、企業家高峰會、科技創新論壇、基礎設施合作論壇等多個分論壇落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網絡。

過去十年,中拉合作呈現出五大新特點:1)關係定位持續提升;2)利益融合持續深化;3)民心相通持續增強;4)國際協作持續加強:5)整體合作持續拓展。中拉經貿合作成果尤為顯著,2025年中拉貿易額超過5000億美元,是本世紀初的40多倍,也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中國現已穩居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多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國在拉美直接投資存量達6008億美元,拉美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同時,中拉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項目已超過200個,創造上百萬個就業崗位。在高科技領域,中拉衛星合作成為南南合作典範,清潔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正穩步推進。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國在20多個拉美國家設立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通過獎學金、培訓名額、文化展演等方式,深化民間交往。

 

五大工程內容豐富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主席昨日在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啟動「五大工程」,進一步豐富中拉未來十年的合作內涵。團結工程旨在加強政治互信與多邊協調,未來三年中方每年邀請300名拉共體成員國政黨幹部訪華交流;發展工程聚焦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方將提供660億元(人民幣,下同)信貸額度,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加強基礎設施、能源礦產、農業糧食等傳統領域合作,同時拓展5G通信、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文明工程強調平等互鑒與文化交流,中方將舉辦「拉美藝術季」、中拉文明對話大會,推動聯合考古、文物保護等合作;和平工程聚焦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支持建立無核區,加強災害治理、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等合作;民心工程則是人文交流的重中之重,中方未來三年將向拉共體提供35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1萬個來華培訓名額、500個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名額、300個減貧技術人才培訓名額、1000個「漢語橋」團組名額,實施3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推動職業教育合作,並決定首批向五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實施免簽政策。

 

搭建金融服務橋樑

上述合作內容與香港的優勢高度契合,特別是在發展工程中涵蓋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及金融合作等方面,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金融體系、法律服務和風險管理經驗,能夠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隨着中國向拉美提供660億元信貸額度,香港的金融機構可在融資安排、信貸配套、跨境結算等方面發揮橋樑作用,推動資金高效對接,助力中拉項目落地實施。此外,香港的保險、仲裁、審計等專業服務體系健全,也能為中拉合作提供穩定、公正的運營保障。

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領域,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優勢亦十分突出。中拉合作已將人工智能、5G通信、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納入重點方向,香港在科研轉化、科技企業孵化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可與深圳、廣州等創新高地聯動,將數字化解決方案、綠色低碳技術經香港平台推介至拉美國家。香港的自由港和開放市場機制也便於相關設備、技術和資本的流通,有利於加快中拉科技成果的商業化與區域化應用,推動構建創新驅動型合作格局。

在文化與教育交流方面,香港的國際化教育資源可成為中拉民心工程的重要支點。中方未來三年將提供35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及1萬個來華培訓名額,香港可作為主要承接地之一,為拉美青年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與多元文化環境,促進中拉人文交流與人才培養。香港高校在語言教學、國際事務、工程技術等方面有較強實力,可與拉美大學合作開設雙學位、交換生計劃及聯合研究項目,培育熟悉中拉文化、語言、政策的複合型人才,為未來合作儲備人力資本。

香港的法治制度、公務廉潔和治理經驗也為其參與和平工程提供了天然優勢。在中方推動網絡安全、禁毒、反腐敗、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合作的背景下,香港可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班、法律交流等形式,為拉美各國提供制度建設與執法實踐經驗,推動中拉公共治理能力建設。香港廉政公署等機構在反腐倡廉方面享譽國際,可成為拉美國家學習借鑒的重要對象,也有助於提升中拉合作的透明度與可持續性。

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香港在影視製作、出版發行、會展經濟、設計創意等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可積極參與中方提出的影視互譯、「中拉情緣」節目展播及「拉美藝術季」等活動,推動中華文化與拉美文化互鑒互融。香港還可借助其中英雙語優勢,成為中拉文化產品互譯和傳播的中轉站,擴大中拉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提升雙方人民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進一步厚植中拉命運共同體的民意與社會基礎。

 

互利共贏四點建議

香港未來要為更好參與中拉合作並實現互利共贏,可以考慮在以下幾個領域進一步發力。

其一,香港應考慮設立「香港─拉美合作促進中心」,統籌推進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領域對接,建立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之間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該中心可定期舉辦中拉經貿洽談、政策研討、文化展演等活動,形成雙向互動平台,強化香港在中拉整體合作機制中的樞紐作用,推動更多中資企業和拉美機構以香港為跳板拓展業務。同時,借助論壇成果文件中涉及的能源、農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合作方向,香港也能更精準地對接拉美國家發展需求,為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制度性支撐。

其二,香港應考慮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鼓勵拉美企業來港設立代表處、區域總部或在港交所上市,打造中拉企業投融資平台。香港可利用自身在資本市場、離岸人民幣、綠色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一帶一路」在拉美的重點項目提供全鏈條金融服務,特別是在清潔能源、智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探索合作機會。

其三,香港應考慮推動中拉航線建設與港口物流網絡聯通,提升香港在中拉貿易的中轉與分銷功能,打造面向拉美市場的貿易集散地,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其四,香港應考慮加強教育與人文交流,推動本地高等院校與拉美大學建立合作關係,設立獎學金、聯合研究項目、語言中心等機制,吸引拉美青年學者和學生來港學習交流,深化中拉民心相通,以此在中拉人文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夯實中拉交流的社會基礎和民意支持。

當前,拉美國家面臨外債高企等經濟壓力,經濟增長預期下降,急需尋找新的發展夥伴與合作路徑。中國提出的「五大工程」恰逢其時,為拉美國家注入發展動力,也為香港帶來了參與全球南方合作的新機會。香港應緊緊抓住中拉合作深化的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國家對外發展格局,不僅可在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也能為香港未來發展找尋更多機遇。

(文/梁海明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