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223公司落戶或擴大投資
2025-05-06 10:51

【識港網訊】在關稅戰衝擊下,香港自強不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優勢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港落戶。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昨日表示,今年首四個月,已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在本地的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4900多個職位,按年升近一倍。署方未來會加強向東歐企業推廣香港,吸引他們日後來港落戶。

多間落戶本港的企業紛紛表示,香港擁有成熟的商業環境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是全球貿易中心及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營商環境優越,為企業進一步拓展亞洲市場踏出重要一步(見另稿)。

劉凱旋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預料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資會有較大增長,下半年有暑假,以及年底有聖誕節,節日因素或令進度放慢,但投資推廣署仍會加把勁,希望至年底,不論是引入企業數目、投資金額、職位創造均保持增長。她說,投資推廣署已協助約17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另有約150間正在商討中,有信心今年底可達到不少於200間的目標。

內企「出海」 跳板首選香港

劉凱旋指出,香港具備「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正努力融入國家發展,幫助內地企業「出海」。她今年先後到訪武漢、成都、寧波等地,發現當地不少創科、物流、貿易企業想「出海」發展,並首選香港作為跳板,因為香港優勢在於「一國兩制」、普通法、英語普及,是「出海」的理想平台。投資推廣署幫助這些企業在香港找到合作夥伴,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她說,由於內地市場競爭大,能夠成功「出海」的企業本身能力已經很高,香港可以為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IP保護、商業化提供助力,香港亦可發揮類似展銷廳的角色,讓外國企業見到這些內地企業的成果。

積極開拓東歐市場

美國發動關稅戰已經一個月,劉凱旋認為,以貿易數字看,美國本身外貿佔比很低,只有兩成多,歐洲則佔近半,歐洲國家不可以不進行貿易或單靠自己內部需求。中國推行「雙循環」,既有「內循環」,亦有對外貿易,只要朝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方向,相信內地希望與所有願意合作的國家加強聯繫,香港亦能受惠。

劉凱旋本月中將會外訪東歐,為上任以來首次。她認為,香港有需要發展東歐市場,因為匈牙利、土耳其、捷克等地有不少大企業正留意亞洲機遇,想來亞洲發展,過去他們可能只是在亞洲進行一些簡單貿易活動,但近期見到他們有計劃到香港發展亞太區中心或設置總部。署方會加強向東歐企業推廣香港,吸引他們日後來港落戶。

議員盼加快成果轉化

長期關注和跟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立法會議員、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表示,隨着香港復常節奏加快、內聯外通優勢加強,結合近期稅務局公布薪俸稅新增賬單超過22萬,欣聞投資推廣署宣布首四個月招商引資取得佳績。除去紅日假期,平均每天有約三家企業落地香港,創造近5000就業職位,新來港人才超過37萬,體現了政府的工作成效,也反映企業家群體對香港的貢獻越來越大。

對於如何將預估數字盡快轉化落地,尚海龍希望政府還要加把勁。他說,2023年及2024年政府已定期宣布招商成果,加起來已經有近千億投資和約2.5萬多個就業職位,但市場感知尚不明顯。他希望政府公布的引進外資數據可以盡快反映到寫字樓利用率、租金升幅、失業率降低等數據,以反映成效,為香港由治及興提供分季度量化的支撐效果。

落戶企業:港營商環境優越

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加上擁有聯繫內地與全球的雙向平台優惠,吸引不少內地與海外企業落戶,涵蓋零售消費、航空物流至以科技研發等不同領域。

Elior Group SA:拓展亞洲航空業務

法國領先航空服務公司Elior Group SA早前宣布計劃在港設立亞洲地區總部,探討在港提供飛機拆解、部件回收、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主席兼行政總裁Daniel Derichebourg說,公司在港尋找各種最好的發展機會,為進一步拓展亞洲市場踏出重要一步。

京東:增設萬呎運營中心

京東物流早前公布加大在港投資,增設一個超過1萬平方呎的運營中心。京東物流公共事務部總監林銳斌表示,看好本港消費力龐大,亦是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未來公司將繼續增聘人手,以滿足業務所需。

Ricoh:開設AI研究中心

日本著名科技服務供應商理光(Ricoh)在港開設國際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理光香港有限公司常務董事莊禮基說,香港擁有成熟的商業環境和豐富的人才資源,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備受肯定。同時,香港充分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有利於理光亞太區選擇香港作營運基地,匯聚大灣區及世界各地專才。

Otakaraya:奢侈品在港有市場

日本二手奢侈品店Otakaraya今年在港開設其首間海外門市,母公司E-FRAN香港總監淺井健志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名店林立有利消費者購買奢侈品,加上二手奢侈品文化十分流行,香港是開設門市理想地點。

創近5000職位 按年倍升

香港特區投資推廣署專責促進外來直接投資。根據署方《2024年年報》,去年共有539間企業落戶香港,按年增41%,為香港帶來677億元投資額。這些企業主要來自內地,美國、法國、英國和新加坡,新增職位6864個,涉及創新及科技、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旅遊及款待、商業及專業服務等不同產業;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全年收到逾800宗申請,已投資總額72億元。

2025年首4個月,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本地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4900多個職位,按年升近1倍。另外,署方已協助約17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另有約150間正在商討中。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招商引資績效指標,包括要在2023至2025年間,吸引至少1130間企業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今年年初表示,按比例指標而言已經達標,不過隨着環球經濟逐步回升,及國家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加上全球企業亦恢復較佳增長,預期今年數字還將增加。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