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中國導演姜文25日出席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分享自己在電影行業中的經驗。在他看來,現在電影拍攝和剪輯設備遠比過去優秀,但電影並不是比拚技術,更重要的是表達的內容。他坦言,這給年輕人留下了發展的空間,因為最後的「那一點」還得依靠人,沒有人是做不到的。
姜文導演的系列電影「民國三部曲」收官之作《邪不壓正》自上映以來便備受外界討論,不少觀眾認為影片內容與原著小說《俠隱》存在較大出入。面對質疑,姜文巧妙引用魯迅先生的名言「你是誰,你看誰就什麼樣」來回應。他坦言,自己在閱讀小說時腦子裏面出現了很多東西,當時就離原著很遠了。「但創作又離不開小說,所以沒它不行,完全是它也不行。」
創作是對潛意識的表達
從《太陽照常升起》的魔幻現實,到《讓子彈飛》的黑色幽默,再到《邪不壓正》的隱喻交織,「深度隱喻」已然成為姜文電影的鮮明標識。談及隱喻在創作中的運用,姜文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創作者不能總想着要在電影作品中添加隱喻,而是要把這些東西修煉成一種潛意識,因為創作是對潛意識的表達。「在讀書時就應該去多想多思考,這時候是訓練的階段。」

現場人頭攢動,姜文笑着示意觀眾將手機放下,一起來聊聊天。他分享了自己在拍攝新片《英雄出少年》期間學習鋼琴的經歷。他說,自己一開始並不會彈琴,但現在也能彈出貝多芬,而且左右手都可以。他告訴現場觀眾,很多事只要試一試就肯定會有驚喜,自己一定比想像中的更優秀。因此他呼籲大家放下手機,別被手機耽誤了天賦。「手機可以當腦子的外掛,但不能把腦子拜託給它。」
此外,在活動現場,姜文談及《哪吒2》導演餃子,他毫不吝嗇對餃子的讚賞,稱其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他強調,這並不是最高點,而僅僅是一個起點。「餃子哪有上一個的,得一盤一盤往上端。」

無幽默不戲劇
回顧姜文的電影作品,儘管題材各異,但都巧妙地融入了幽默元素。當被問及電影中的幽默是否刻意為之時,姜文表示,自己在戲劇學院的老師曾講過,「沒有幽默什麼都沒有」,沒有態度就沒有幽默,沒有幽默就沒有戲劇。「我同意戲劇學院老師跟我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電影是不可以離開喜劇的。」
在談及片場管理時,姜文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觀點。他反對一些導演在片場「頤指氣使」地「演導演」,隨意斥責演員。他認為,演員的情緒狀態對作品品質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若演員心情不佳,拍攝出的作品必然難以令人滿意。同時,他也不認同那種認為演員必須「真受傷、真流血」才能拍出好作品的觀點。「我覺得這樣沒有必要,讓假的像真的是本事,斷胳膊斷腿那是舊社會,這樣不好。」
對於那些懷揣電影夢想、渴望尋找創作靈感的年輕人,姜文給出了誠懇的建議。他表示,純電影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創作者要說什麼很重要。「如果你沒有你自己的態度,自己要說的話,你會很受罪,我覺得你幹起來也會很難受。」創作者不僅要有想法、有辦法,還得能實現。只有想法,卻沒有辦法實現,一切都只是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