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現時約有50萬名港人在廣東省居住、工作或就學,惟粵港兩地在法例、福利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當地港人需要準確的資訊協助。由香港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主辦的「灣區同行 社區躍動」灣區資訊全接觸活動昨日舉行啟動禮,擬未來一年邀請不同服務單位宣講資訊、舉辦考察團,讓不同階層港人認識各項便民惠港措施。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總幹事曾志文表示,居內地的港人不時因兩地法例差異遇到各類問題,例如有港人婆婆為繼承其在內地逝世丈夫的5萬元遺產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並耗資逾兩萬元聘請法律人手,令到手的遺產損耗近半,反映法例互通方面有改善空間。
讓內地掌握當地港人需求
曾志文介紹,計劃透過是次活動在本港社區、鄉團、工會、非牟利機構等,邀請不同的服務單位宣講資訊、舉辦考察團,讓不同階層港人認識灣區內地城市各項便民惠港措施,同時讓內地相關單位掌握在當地港人的需求,推動政策改善,促進灣區融合發展,「活動最少會維持一年,預計舉辦至少20場宣講。過去兩個月已經舉辦6場,對完成KPI(績效指標)很有信心。」
她指出,雖然粵港兩地政府提出很多惠民措施,但許多港人並不了解詳情,加上現時網上有很多訊息不準確,有市民按圖索驥並信以為真,結果造成麻煩。工聯會灣區社將向公眾提供準確訊息,亦希望能透過有關活動收集更多數據,就兩地政府的政策提出改善建議。
冀法律文書兩地互認 免港人奔波
兩地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差異亦對市民造成困擾。曾志文引述一名港人婆婆的丈夫在內地過身,亡夫在內地的5萬元賬戶存款因而被凍結,婆婆希望取得該筆遺產,但要經過繁瑣的申請手續,「若相關文書能夠兩地互認,甚至線上辦理,就不用港人奔走內地不同部門。」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在活動上致辭時表示,今次活動是深入社區、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他期望灣區社作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支援機構,未來在青年工作、跨境安老等議題上與特區政府充分合作,讓有關政策更好地實施。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活動助構建連接各持份者的大型宣講、交流平台,讓大家互通信息,深化需求。灣區社主席黃國健表示,該社於過去一年為不同群體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各項服務累計受惠者超過1.2萬人次。
主禮嘉賓共同為活動的支持單位頒發感謝狀。隨後,一眾嘉賓共同將「灣區同行 社區躍動」灣區資訊全接觸的多項服務內容,包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內地養老福利知多啲、廣東院舍計劃、房屋遺產法律、續領內地駕照等內容張貼在背幕上,以示活動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