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多個國家的民眾均面對樓價高不可攀的問題,房屋負擔危機正成為「全球通病」。過去10年困擾美國年輕人的住屋危機,如今已蔓延至歐洲及其他地區的許多大城市,普遍出現的情況是住屋需求激增,但新發展項目不足,導致租金和樓價上漲速度遠快於工資增長。
27歲的卡倫(圓圖)來自愛爾蘭,任職高中教師,他表示其父母在20出頭的年紀,作為公共部門職員的收入便足以在首都都柏林購買一間房屋,但如今他仍然與母親同住。卡倫曾與9名室友合租一間屋,但當他意識到即使在都柏林房租較便宜的地區,也負擔不起自己獨自居住時,便搬回家中。他說,租一個一房單位會花掉自己大部分工資,「上車」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因都柏林的樓價中位數是其年薪的8倍。
官僚主義拖慢建屋步伐
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在截至2022年的10年裏,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的租金和樓價漲幅均為歐洲國家中最大。愛沙尼亞經濟倚重科技行業,提升民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首都塔林的住屋建設卻未能跟上步伐。塔林負責城市規劃的副市長利普斯表示,一個主要問題是官僚主義。她說,從規劃一個新的住宅項目到獲得政府批准,時間通常長達10年,然後可能還需要5年時間才能建成。
雖然樓價上漲讓現有業主變得更富有,但也推高新購房人士的月供成本,進而推高租金,部分原因是愈來愈多的人買不起住屋。在包括美國、英國和愛爾蘭在內的許多國家,首次置業者的平均年齡都在迅速上升。據美國哈佛大學房屋研究聯合中心的數據,2022年美國有一半家庭將至少30%的收入用於支付房租和水電費,這一比例創下歷史新高。
非牟利組織Threshold行政總裁麥卡弗蒂說,在全球許多地方,住屋短缺正在造成世代鴻溝。隨着房屋價值不斷上升,長期擁有房屋的人繼續安居,年紀較輕的上班族則將更大一部分薪水用於租屋,又或與父母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