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常常談論深圳?當人們在談論深圳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法新社曾在報道中評價「深圳公交全電動化成為全球範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題為「無人機送餐已成深圳城市生活一部分」的文章中表達了「體驗奇妙」的感嘆;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寫到「哪裡的產業、企業、企業家更能體現高質量的乾?如果說是深圳,大概沒有人懷疑。」
在國內外輿論場上,深圳是高質量發展話題探討中無法繞過的「頂流」城市,「存在感」向來不低。
深圳的發展緣何牽動著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從深圳城市演進過程中的三種角色可窺看一二。
昔日,深圳用4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是為世界級城市發展「打樣」的「尖子生」;今日,已過不惑之年的深圳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第三,有責任也有能力成為全省全國經濟挑大梁的「頂梁柱」;未來,深圳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速修煉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探路先行的「示範生」。
從拔尖、擔當,到示範,深圳闖關破陣,一路向前。
發展迅猛 創造奇跡的經濟特區
英國《經濟學人》曾評價,在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中,「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
從全球維度來看,在這個不足2000平方公里、與縣市規模一般的土地上,確實誕生了不少世界級的城市奇跡。
這裡經濟總量實現猛漲萬倍。40餘年,深圳GDP從不到2億元,到總量達3.46萬億元,超越奧地利、新加坡、越南,經濟實力「一城抵一國」。
這裡科研投入比肩發達國家。深圳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1880.3億元,增長11.8%,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5.81%,僅次於北京,這一強度甚至超過以色列。
這裡有著中國城市極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深圳誕生了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世界級的創新企業。2.47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此扎根成長,每平方公里就有超過12家國高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742家。
這裡從「一無所有」走到「中國硅谷」。深圳PCT和國內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至2022年的82.64件,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穩定保持在36萬人年以上。
這裡空間雖小,但精耕細作。中國面積最小的一線城市,卻是拿下工業總產值、全部工業增加值「雙料冠軍」的中國「工業第一城」,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達41.9%,高新科技的發展成為中國的一面旗幟。
故事的開局,深圳還是一個縣。
而深圳憑借自身實力,在歷史現場書寫了從平凡無奇到「尖子生」精彩的轉折和逆襲,放在全世界範圍內依然是很「能打」的實力派。
深圳是中國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深圳。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正如市政府工作報告里一個個目標所示,這座城市的發展目標瞄准的是「世界級」,它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質量硬實 為全省貢獻超1/4GDP
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連續第3年放緩,降至2.4%。
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態勢延續的當下,深圳有一個頗具擔當和雄心的目標。
今年,深圳GDP增長目標定為5.5%,在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中最高。這意味著,在3.46萬億元的經濟體量上,按照5.5%的增速目標,今年深圳經濟增量要達到約2000億元。
當增量的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到台前,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哪裡?
服務全國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深圳既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基礎有能力。
縱觀全國,深圳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早在2021年,深圳在全省率先站上經濟總量3萬億元的新台階,成為繼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之後中國經濟「第三城」。2023年,深圳以3.46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三,以6%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四大一線城市。
經濟成績單「總分」穩居前列,深圳的「各科」成績也表現亮眼,還煉成了多項「第一」。
2023年,中國GDP萬億之城有26座。深圳不僅GDP總量穩穩跨過3萬億元,還有3項經濟指標的衡量標準是「萬億」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萬億元,發展底盤扎得穩。
2023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年摘下全國「雙料冠軍」;商事主體數量和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全國第一;出口總量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城市「首位度」搶眼。
立足廣東,深圳是扛起發展「硬擔子」的「頂梁柱」。
「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委以廣東的重任。2023年,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連續35年位居全國首位。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點名到深圳及相關工作近30余處,足以彰顯深圳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
當前,深圳(GDP3.46萬億)為全省(GDP13.57萬億)貢獻了超過1/4的經濟增長,躋身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面積約16273平方公里的深圳都市圈,深圳被規劃為主中心,攜手東莞、惠州和深汕特別合作區,在引領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圈中肩負重任。
置身灣區,深圳是大灣區融合向未來的核心引擎。
大灣區的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中,深圳就佔了半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正支撐廣東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這座海陸空鐵俱全的口岸城市,深港口岸日均通關達42萬人次,無疑是灣區合作的前沿主陣地。
經濟大考來臨時,越需要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頂得上、頂得住。
2024年,深圳依舊帶著行動和信心出發。實力在線的深圳,將責無旁貸地為廣東經濟、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挑大梁」,推動中國經濟向上生長、向好突破,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希望。
先行示範 服務全國瞄准世界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這是中國通往世界的一個南大門。」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向深圳學習》的序言中如此寫到,生動闡釋出深圳發展之於世界觀察中國的意義。
40多年前,中國的開放窗口始於深圳。這座城市命運的齒輪也由此開始轉動。
1980年8月26日,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彼時的深圳面積狹小,資源稟賦不佔優勢,領受改革開放使命的時候,還略顯力量單薄。
正因一無所有而無所畏懼。深圳放開膽子想,邁開手腳加油乾,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制度開路——深圳創造了第一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第一次打破「鐵飯碗」、第一張發行股票等1000多項改革的「中國第一」,為全國改革發展破冰突圍、探路先行,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發展跨越——從經濟特區起步,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23年的3.46萬億元,實現了由一座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
治理破題——如今的深圳已是100%實現城市化、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在「城市進化史」中探索出經得起檢驗的現代化治理樣本。
文明引領——深圳連續六屆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設計之都」「全球時尚之都」「志願者之城」等一系列國際認可,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從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到新時代的「示範區」,深圳經濟現代化蹚出了成功的道路,城市治理也同步發展出現代化經驗和模式。
過往成績亮眼,人們對深圳的期待值向來不低。
這些年來,深圳持續領命國家新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這些國家戰略承載著對深圳的厚望,也意味著深圳的發展不是一城一地的發展,而是服務全國、瞄准世界。
2024年,深圳明確要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這是今日的深圳,要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治理模式的先行「示範生」的有力宣言。
這個春天,「特區精神」依舊在深圳這塊土地上閃光。
那些曾經催動行進的腳步、激發改變的熱望,上一代人的「闖」與「創」,激勵著這座深圳握好時代「接力棒」,繼續把握風口、勇立潮頭,為中國式現代化探路先行。
春暉在望,萬物競發。2024年,機會留給有準備的深圳。
數讀深圳先行示範
深圳吸引力
2023年
●全球招商「吸金」超1萬億元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15家
●落戶10億元以上項目156個、總部企業50家
●新設外資企業8002家,增長86.6%、佔全國14.9%
●開工5個百億元級、10個30億元級重大工業項目
●引進高水平創新團隊31個、高層次人才超2000人、高技能人才3.2萬人
●新當選兩院院士4人、外籍院士2人,引進全職院士7人
●新增高水平創新團隊31個、高層次人才超2000人、高技能人才3.2萬人
●出口總量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額保持亞洲第一、全球前三
●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94.9%、居全國第一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42家、居全國第二
深圳行動力
2024年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增長7.0%以上
●工業投資增長15.0%以上
●完成重點片區投資3300億元以上
●新開工建設2個以上百億元級重大先進製造業項目
●新增高品質科研空間30萬平方米
●引進港澳及國際優勢學科科研項目10個以上
●新增高端科研機構、頂尖企業研發中心、高水平科研團隊20個以上
●新增無人機航線80條
●新增5家以上無人工廠、燈塔工廠、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實施100個以上老舊工業園區更新改造
●新整備工業用地3平方公里、供應2.5平方公里
●新開工「工業上樓」項目1000萬平方米
●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2家、獨角獸企業6家
●培育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0家以上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
●新增1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新增優質中小學教育集團15個
●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130所
●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7萬個
●新增首店、旗艦店、新概念店1000家
●建改造綠道300公里、碧道150公里
●新建改造公園30個
●新增停車位15.0萬個以上
●高標準建設15個地鐵項目
●新改擴建非機動車道400公里,打通斷頭路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