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參考其他夜經濟活躍城市的經驗,政府並沒有把夜經濟視為權宜之計,而是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經濟的中長期策略之中,阿姆斯特丹、倫敦、柏林等城市更任命有「夜間市長」統籌發展夜經濟。香港學者李兆波及研究機構建議,當香港特區政府聯手業界在供給端刺激需求後,接着就應制訂長期策略─「香港夜間經濟發展藍圖」,將夜經濟納入城市和產業發展規劃,針對香港服務業的結構性、整體性問題,如規管制度、文旅資源、服務質素、人手短缺、科技應用等尋求解決方案,香港此輪對夜經濟的前期投入,才能「煙花過後,香港依然璀璨」。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呼籲商場延長營業時間、啟動「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正是政府主動聯手業界在供給端創造需求,在重振夜經濟上邁出一大步。然而商場延長營業時間涉及多方面的成本,商戶也要增加成本,但如果生意額無明顯增長,最終也會煙花過後,一切打回原形。所以,如要夜經濟為香港長遠帶來經濟效益,需針對香港服務業的結構性、整體性問題去尋解決方案。
政府規管制度需「拆牆鬆綁」
李兆波尤其關注政府近年越收越緊的規管制度,對夜經濟的打擊,「來得香港的遊客當然想看本土特色,品嘗有地道風味、原汁原味的東西,好像有30多年歷史的大牌檔東寶小館,從前在北角經營,後來因牌照問題結業,雖然其後在灣仔復業,但店舖面積小很多,如果可以繼續在北角經營,相信對夜市有莫大的幫助。」他又舉出另一個大牌檔例子,深水埗的愛文生大牌檔具有地區特色,不過現時的法例下,大牌檔的牌照是不可以傳給下一代的,如果它關門,相信又少了一個夜市景點。
業界認為油麻地果欄如管理得較乾淨兼有系統化,也可成為香港旅遊特色。 (資料圖片)
駕車人士是夜市的捧場客之一,李兆波提到,近年打擊非法泊車的執法相當嚴厲,「我不是鼓勵非法泊車,但駕駛人士去吃一碗雲吞麵卻要賠上320元罰款,不如不去好了」,認為「不少城市在晚上會對違泊寬容一點,香港可以借鏡一下。」
此外,他認為香港的食物質素與服務態度均有待改善,政府同時亦需嚴厲打擊店舖欺客行為。
拓寬內容創造亮點維持熱度
廠商會研究部近日梳理外國及內地夜經濟發展活躍城市的經驗,指出有4大經驗值得香港特區政府借鏡:1)訂立長遠策略:大多數城市在發展夜間經濟時並非視之為權宜之計或者短效的應急方案,而是將其正式納入城市的發展規劃和產業經濟的中長期策略之中。2)注重協調:注重硬件和軟件配套,政府除了要從完善基建設施、優化行政管理制度和建立社會支援系統等方面入手,為夜間商戶塑造有利的營商環境之外,亦需平衡經濟活動及居民生活和社區環境的考量,如交通、噪音、衞生、治安、市容等。3)拓寬內容:各地城市近年更着意於把文化創意、體育、觀光甚至科技等新元素引入,透過為居民或遊客打造新鮮體驗來吸引人流,維持夜間經濟的「熱度」。4)創造亮點:由政府與業界共同打造城市的夜間地標和標誌性活動;籌辦具持續性、綜合性的旗艦型夜間活動來打造夜經濟的「閃亮名片」。
建「官民共管」統籌協調機制
廠商會指出,香港在發展夜經濟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香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便有「東方之珠」和「動感都市」的美名,稱得上是夜經濟的國際級先驅和其中的佼佼者。該會促請特區政府制定港版的「夜間經濟發展藍圖」,將發展夜經濟納入城市規劃和產業政策之中,針對香港服務業的結構性、整體性問題 ,建議設立「官民共管」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快規管制度的「拆牆鬆綁」和配套措施的改進、發動民間整合和發揮已有的夜經濟特色資源,打造具香港特色、可持續發展的香港夜經濟。
查牌違泊控煙執法要平衡
夜蒲聖地的酒吧作為夜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對行業的政策支持相當重要。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認為,政府有中長期發展策略是成功關鍵,他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政府不可單搞一兩次活動,需要政府各個部門協調配合,比如不能一個部門鼓勵市民出夜街,但另一個部門就加密查牌、嚴抓違泊。
政策施行要避開矛盾地方
梁立仁指出,政府政策在施行上要避開矛盾的地方,例如警方到夜場執法可考慮作出方式上的優化,可考慮酒吧、飲食業界與警方合作去共同宣傳,以達至打擊罪案的效果,相信警方與業界合作能給予市民大眾更為正面的觀感。業界也希望警方對酒吧、娛樂場所的查牌次數可以有所減少;同時要鼓勵市民大眾到酒吧消遣,控煙辦也可以相應在執法上配合取得平衡。
香港的廟街、女人街這些地方曾經是香港夜生活相當蓬勃的熱點,但現時對比以前大為失色,梁立仁認為,政府有需要審視這些地區的長遠規劃。他以深圳東門為例,其為當地的人氣消費熱點,晚上更加是非常熱鬧,現時有消息指深圳市未來兩年有意重新包裝東門,打造成具有文化氣息及較為高級的消費場所,「當鄰近地區不斷進步時,香港的廟街、女人街在街道特色上毫無改變,所以長遠規劃對於政策落地成功非常重要。」
從一些夜經濟發展活躍的城市來看,政府部門的協調對促進夜經濟很關鍵,包括阿姆斯特丹、倫敦、柏林、利物浦、紐約、上海均委任「夜間市長」、「夜間區長」或者組織委員會等專門行政機構來負責夜間活動的決策、統籌和管理事宜,並擔當政府、商戶和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樑以及不同主管部門之間加強協作的「潤滑劑」;有的城市還組建不同形式的「志願隊」,以「勸諭、協調、幫助」等軟手段維持夜間的社會秩序。
任命「夜間市長」統籌夜經濟
深圳市2023年5月修訂《市容和環境衞生管理條例》,當中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擬允許街道辦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檔經營場所,新規今年9月1日實施。上海針對地攤的限制放寬得更早,2022年12月實施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衞生管理條例》不再對設攤經營、佔道經營採取「一刀切」全面禁止,明確指出區和鄉鎮政府可以劃定一定的公共區域用於從事設攤經營、銷售自產農副產品等經營活動。
姚柏良:先盤活現有夜經濟資源
廠商會建議政府鼓勵全港各區「因地制勝」,透過激活、革新、挖潛和「升呢」,盤活本地夜經濟特色資源及鍛造標誌性夜經濟項目。立法會功能界別(旅遊界)議員和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姚柏良亦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到,香港原本已有一些夜經濟的基礎,例如廟街、果欄、諾士佛臺及蘭桂坊等,認為政府可先在這些基礎上添加更多創意,會比「由零開始」更容易。
對現資源添加新創意
「以廟街為例,本身都有些特色,以前很多人會去食宵夜」,姚柏良建議將廟街食肆的空間提升,放寬限制,讓食店可以在街邊擺檔,活化廟街的夜市食店。另外,不少市民都愛晚上特地去果欄看看有何生果買,其實果欄亦算是香港的旅遊特色之一,但現時主要是商業運作為主,場面較混亂骯髒,如果可以把整個果欄管理得較乾淨兼有系統化,提供交通配套和泊車地方等,遊客自然也會來,成為香港旅遊特色。
整合「夜間遊」活動
姚柏良指出,政府也要在地區管理執法的協調方面落功夫,現在食環署於地方管理上可作出相應配合。長遠可以定下選址,將夜市恒常化,選址不能太偏遠,不能影響民居,內容可以豐富點,增添「食、睇、買」元素,就如以前的墟市般。他說,業界建議政府合力打造「夜間遊」活動,如維港船遊、上山頂看夜景等,相信對旅客會帶來更多新鮮感。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認為,回顧歷史,香港的夜生活或夜經濟都是由市場需求帶動而自然衍生,隨着香港社會經濟發展而轉化,而且充滿本地特色,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笪地」以至八九十年代的蘭桂坊。要重振香港的夜經濟,政府需要聆聽市場及業界聲音,了解該夜經濟模式是否適合現時的市場,再制訂發展方案以升級轉型。
醒哥:餐飲業缺員30% 須加快輸外勞
人手短缺是不少商戶在拓展夜經濟方面的障礙,人稱「醒哥」的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現時政府有兩大問題應先行解決,「一是搞好經濟,二是要引進外勞。」他估計,現時業界缺乏約20%至30%人手,在人手短缺情況下,出品及服務只會每況愈下,長遠令旅客流失。
楊位醒指,現時政府有兩大問題應先行解決,一是搞好經濟,二是要引進外勞。
酒店侍應年屆50至60歲
醒哥更感慨現時有不少幫工很難管理,一管就去別的餐廳甚至不做,「即使五星級酒店也不見得情況好到哪裏去,酒店侍應不少已年屆50至60歲,後生一輩不願意入行了。」他希望,行業可以提高社會對於廚師、點心師等職位的形象,「不要叫廚房佬、點心佬等,令一眾大學生不願意入行。」他呼籲政府加快審批勞工輸入以解行業燃眉之急。
其次是政府要搞好經濟。他說現時夜經濟不旺,主要問題並非缺乏消費場地,而是無人願意消費,「好多餐飲業同行都說,有客夜晚一定會開,但現實就是人流欠奉,如果勉強開晏一點,只多做兩至三枱客人,數十名員工的成本開支大增,最終只會蝕本。」又有20多萬高技術中產外移,加上在復常通關後,市民多了外遊,消費力都去了外地,本地商場及商舖的生意就更少了,店舖早早關門節省成本實屬無奈之舉。
經營麵包西餅的大班老闆廖志強則認為政府輸入外勞的條件苛刻,例如工資不能低於行業中位數、僱主提供住宿等,他說,「租一間屋五六個外勞住,租金加上其他開支,每月少說要二三萬元」,坦言對於他們這些銷售行業是成本不輕,同時「我不知怎樣才能向政府證明我請不到本地員工!」大班目前有約400名員工,長期缺員70至80人。
各地政府主導夜經濟
倫敦:作為第五大經濟產業
英國倫敦自1996年起把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的發展戰略,現時更視其為第五大經濟產業;英國2020年夜間經濟佔本地生產總值6%,相當於約1,200億英鎊,夜間工作人口佔當地就業的8%。
阿姆斯特丹:任命「夜間市長」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2012年任命了全球首位「夜間市長」,並聘請業界專家指導制定夜間產業策略;之後倫敦、柏林、利物浦、紐約等均委任「夜間市長」、「夜間區長」或組織委員會等專門行政機構來負責夜間活動的決策、統籌和管理事宜。
悉尼:釐定未來20年夜經濟目標
澳洲悉尼2012年發布《開放悉尼:悉尼夜晚未來發展趨勢》的討論文件,釐定未來20年的夜間經濟發展目標。悉尼的夜間經濟每年創造36.4億澳元產值,涉及4,600家企業和3.2萬個就業機會。
上海:建「24小時活力城市」領頭地位
上海2019年提出要致力建立「24小時活力城市」在全國的帶頭地位,同年頒布《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更「祭出」完備的夜間產業布局。在近年「中國城市夜經濟指數」排行榜以及《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上,上海均以強大的綜合實力保持在數一數二的最前列位置;2022年上海全市夜間消費總規模達4,918億元人民幣。
廣州:出台18條促夜消費措施
在2019年《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頒布了「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區」的指導文件,提出18條促進夜間消費的具體措施,力求培養出「夜購、夜宴、夜宿、夜讀、夜娛、夜展、夜遊、夜跑、夜市」等各適其適的文旅產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