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於平淡處見真情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1 15:50

繼《秋風雜談》之後,吳秋文在去年末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雜文集《秋風閒話》。

秋文常說:做人貴在誠實,做事貴在務實,作文貴在真實。從《雜談》到《閒話》,正可窺見他為人、為文之道。

《秋風閒話》既不是投槍,也不是匕首,而只是如它的書名所宣示的那樣,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閒話”。就像幾個老友,邊喝茶,邊聊天,工作學習,男女情愛,柴米油鹽,老婆孩子,世態人生,甜酸苦辣,真是海闊夭空,漫無邊際;雖然無所不談,卻又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般讀者矢眾所思、所曆、所憂、所喜的話題。話題雖然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有滋有味。

生活是一門學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活得很累、很苦,他們度日如年,簡直就是握生活,或者說是握命。有的人卻活得很開心,很舒坦;他們會覺得日子過得很快,他們是在享受生活。《秋風閒話》聊的正是享受生活的藝術。

生活的苦、累或開心、舒坦,首先是人的一種心境,牽涉到人對生活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活得好不好,重要的一條,就是看你如何對待和處理個人同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秋風閒話》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在談論怎樣對己,怎樣對人?

譬如,《美麗的距離》,提倡“人與人之間保持一段平等、理智、適當的距離”,“既尊重對方的感情又不傷害和歪曲自己的個性,雙方互相尊重、平等信賴而又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即使親密如夫妻,也不應親密“無間”,而應有適當的“距離”,保持一點個人的“空間”和“隱私權”。在《夫妻何妨做朋友含中,更提出夫妻“要像朋友一樣學會尊重、寬容和理解。”社會上有許多夫妻正是因為缺乏適當的“距離”,要占盡對方的一切“空間”,把對方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以至鬧出種種糾紛和苦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難免遇到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不公平以至令人生氣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保持心境的平衡?《超脫是福》、《寬容是福》、《寧靜是福》、《失意也是福》等篇什,以具體的事例,揭示了生活的哲理,讓人豁然開朗。

享受生活,並不等於享受物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或者說最能享受生活樂趣的人,不是物質的富翁,而是精神上的智者和仁者。《欲壑似陷阱》、《酒禍》、《危險年齡析》、《話說“美人關”》等篇,深刻地揭示了一味追求物質享受而得到的苦果;而《仁者則壽》等篇,則告訴你怎樣才能“吃得香甜,睡得踏實,活得安寧”,過得快樂。

《秋風閒話》除收集了作者近三年多來的雜文隨筆80篇外,還選錄了20篇書畫賞評。秋文“自小習畫,與丹青水墨結下了不解情”;這些讀師友書畫之作,大多是散文的筆調,與其說是賞評,倒不如說是作者個人的體驗,書畫與人生、與社會、與自然的體驗,其中也還是充滿了為書、為畫、為人、為文的哲理。據說,有些未謀面的朋友讀了《雜談》和《閒話》之後,心目中總以為秋文是個已經上了年紀的長者;見面之時,卻發現他只是個才過而立之年不久的青年,不禁感歎不已。一個年輕人,怎麼會有那麼豐富的人生經驗呢?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有些不愛學習懶得思考的糊塗人,即使活了一百歲,也還是個糊塗人。有些青年,愛學習,勤思考,善於從古人和今人的經歷中吸取營養,就變得聰明、老練,甚至比許多長者更懂得生活,更善於處世。我很佩服這樣的年輕人。吳秋文正是這樣的青年。隨著他讀書越來越多,觀察生活越來越細,思考問題越來越深,文章也就顯得比往日更老練。

如果說《秋風雜談》中直敘較多,某些篇章較露、較淺;經過幾年磨煉之後寫出的《秋風閒話》,則顯得深沉多了。這種深沉是不著痕跡的深沉。文章談古論今,更多使用曲筆和隱筆,談的都是古人和今人的閒事、軼事、趣事或駭人聽聞之事,沒有說教,沒有漫罵,沒有八股式的官腔,甚或似乎沒有自己的結論,只不過是同你閒聊;其實,作者的觀點已從古人和今人的經歷本身自然而然地說出。當你掩卷沉思之際,就會悟出其中的哲理,促你反省。所以說,這是一本看似平淡卻耐人咀嚼的書。也許這正是它廣受讀者歡迎、較為暢銷之故吧。

1998年4月12日星期日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