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著名作家西西昨早(12月18日)因心臟衰竭,於醫院病逝,享年85歲。剛於今年5月獲頒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終身成就獎」的西西,畢生奉獻於文學藝術及教育。香港學者何福仁曾撰文指:「綜觀西西60年來的文學歷程,最矚目的是那種源源不絕的創意,往往化鐵成金……為這地方營建了一個既獨特又意蘊豐富的文學世界。」
西西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2》
趣味源於小事物 名篇《我城》以「頑童體」刻畫香港
西西原名張彥,原籍廣東中山,1937年生於上海浦東,1941年為了逃避戰亂,全家遷往浙江金華蘭溪市上徐村,由於當地沒有女生學校,大人便教她習字、背詩。1945年,抗日勝利後,一家人遷回上海,西西便跟隨哥哥於當地一起上學。何福仁文章指,「放學回家,西西一路逐家店鋪仔細觀看,看做燒餅、麵條、賣冰水,每天看,仍然看出趣味。途中經過著名的哈同花園,是當年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園,現今改建為展覽中心。路的兩旁都是法國梧桐。許多年後西西到巴黎旅行,惦記的不是羅浮宮,不是聖母院,而是法國梧桐。」童年的西西對周遭已充滿好奇。
1950年,西西隨父母來港定居。初來香港,西西一家借住親戚住所,稍後先後搬到九龍紅磡寶其利街及北角,之後居於土瓜灣的美利大廈。西西來港後就讀協恩中學,教書時就在母校對面的農圃道官立小學,超過半個世紀都在土瓜灣度過。她長期在土瓜灣寫作,還寫過許多與土瓜灣有關的作品。1997年,搬近土瓜灣九龍城碼頭。
西西手稿
據何福仁所述,西西在美利大廈居住期間,常在洗手間張開一張小摺枱,坐在另一張小櫈上,寫出了《我城》(1974)、《哨鹿》(1982)、《哀悼乳房》(1992))等多部作品。《我城》是西西的名篇,故事描述中學畢業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髮、悠悠、阿傻、麥快樂等草根百姓逛街、郊遊、搬家、求職、討生活的情況。西西以其「頑童體」的觀察帶人遊走各地,將魔幻童趣的寫作手法與現實混合,刻畫出一代香港人的真實狀態。全書並沒有一個中心視點,而是由多個散開的視點組成,在當年可說是開創先河。
「阿游和另外四個同伴一起坐在飛機上。他們是水手,阿游是電工。
坐在阿游前面座位上的是兩個年輕人。阿游不知道他們要到哪裏去,也不知道他們是去讀書還是去做事。他只聽見他們說:這擠逼骯髒令人窒息的城市,我永遠也不要再回來了。
阿游看着底下的港口逐漸遠去。然後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再見了呵,阿游說,我摯愛的、又美麗又醜陋的城。於是,阿游翻開他的地圖。」——《我城》
儘管《我城》採用童真直白的筆法,何福仁認為,西西背後有不少深意。「《我城》之作,明顯是要告別過去存在主義的氛圍,運用創新的轉喻,一種詩意的語調,加上獨特的結構(長卷式移動視點),寫年輕人踏實、愉快地工作,認同本土,追尋並肯定自我的身份。書中不乏對現實的憂慮,但不是焦點,西西另有更多反思社會問題之作,而輕重本末,自有選擇的分寸。」
熱愛手工的「跳飛機女孩」 因病苦練左手寫字
1970年至2000年正值報章黃金時代,西西在副刊專欄上發表了不少文章,其後才將作品集結成書。她採用過多個筆名,包括南南、愛倫、藍馬店、皇冠、序曲、星火、凱旋門、莎揚娜拉、十行、藍尼羅河、小紅花、愛倫、倫士、佛勞倫朗等,但最廣為人知的是西西。據她自述,「西」是象形文字,是一個穿着裙子的女孩子兩隻腳站在地上的一個四方格子裏,「西西」就是跳飛機的意思,這是她小時候喜歡玩的遊戲。
西西曾說:「創作除了使用文字外,還可透過繪畫、布料等媒介表達。」她喜歡以療癒的插畫配搭書中文字,以展示文字中的意境;又如她曾選出23首有關動物的詩作,和28位畫家合作成繪本《動物嘉年華》。2000年,西西更加開始學製布偶和毛熊,曾因此獲得熊藝設計首獎,由此可見西西的藝術天賦及其童心。
西西的繪畫隨筆
製作布偶和毛熊除了出自興趣,原來也是疾病之故。1989年,西西曾因癌病入院,接受連串治療,她在治病期間斷續寫成《哀悼乳房》(1992),揭示治病經過,以及對疾病、對生命的思考。2000年因手術出現後遺症,右手日漸失靈,終於完全失去功能,西西於是苦練左手寫作,其後更完成了長篇《我的喬治亞》(2008)及遊記結集《看房子》(2008)等,毅力驚人。期間,西西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縫製玩偶熊,作為右手的物理治療,她更於2009年出版《縫熊志》為毛熊書寫,當中包括中國古代人物服飾熊、水滸英雄、花木蘭等。西西既為毛熊縫作中國各朝的衣飾,又通過文學的語言,以優美散文描繪古典人物,細緻地闡述服飾的變化。
西西曾苦練左手寫作
《他們在島嶼寫作2》導演陳果曾拍攝西西,他曾表示:「學會做人的幽默,遇到困難也不怕,勇往直前是硬道理。我覺得我與西西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不愛說難,難如《哀悼乳房》,你還是從中看到幽默與聰慧的眼光,純粹真誠的聲音。」
陳果說:「西西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香港作家,她的作品、她的書寫、她的創作都渾然天成,既與香港這個城市的命運緊密相連,但同時超越這個城市。很多時候,我好奇,到底她的養份從那裡來?」或正如何福仁所言——西西為人,一如她的寫作,觀人審事,睿智精準,一直保持赤子的初心。以童真眼光觀察自然與世界,為城市留下富趣味的時代記錄與文化財富。
圖:素葉工作坊@Facebook、《他們在島嶼寫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