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有條件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嗎?
2022-10-24 10:42

【識港網訊】中央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於《2021年施政報告》指出該政策為香港的文化事業打了一支強心針,並表示會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獨特創意氛圍,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的品牌。對於中央政府的期望、特區政府的回應,乃至文化藝術圈的現實情況、社會大眾對文化藝術活動的投入程度等,香港本身是否有條件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直以來,本港的文化藝術團體又做過哪些努力,為香港的文化版圖添上不同色彩?就以上議題,文化本事Brandstorm Communications於昨日(10月21日)舉行線上藝術交流會,邀請四位嘉賓――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 GBS JP,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華懋集團中環街市副總經理鍾詠婷,大華銀行香港及台灣策略傳訊、品牌管理及客戶洞見部主管李嘉欣,就講題「香港有條件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嗎?」分享意見。

左起: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 GBS JP,大華銀行香港及台灣策略傳訊、品牌管理及客戶洞見部主管李嘉欣,華懋集團中環街市副總經理鍾詠婷  圖:橙新聞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綽芬認為,香港在推廣中國文化方面做得相當成功,過去康文署轄下博物館曾舉辦數次敦煌文化展覽,每次皆廣受香港市民及遊客歡迎。至於落成不久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介紹文物時也做得十分集中,比起北京故宮有另一種優勢。他表示:「香港作為中外藝術交流中心,我覺得有很大的機會,因為它不只是擁有硬件,香港人的外語溝通能力也比較強,在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上,我們有對外溝通的能力,這是一個條件;另一方面,我們也有相當不錯的博物館,如果將來能增加藝術表演場地會更佳。」

李綽芬又希望未來的教育可兼顧人文方面的培養。「我作為教育界人士,對年輕人的成長十分關心。如果我們能培育參展朋友的欣賞能力,例如香港故宮舉辦的『故宮學堂』,一年便招待六萬名學生,邀來老師介紹故宮的歷史及文物故事,學生能了解展品背後的點滴,興趣自然會大很多,這就是培育觀眾參加展覽的方式。」他期望透過文化藝術教育,提升市民欣賞文物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喜見中央政府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認為是對藝術工作者打了一支強心針:「當政策如此重視藝術和文化,我們會更有強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更努力推動藝術文化發展。」她又提到,過往香港輸入文化節目較多,輸出自己主辦的活動則較少,未能做到交流的效果。「交流是雙向的,國策提醒我們製作更多高水準作品。不管是輸入還是輸出,都應該是可持續的,因而政策藍圖與時間表必須制定,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更多地參與,以獲得最大化的效益和影響力。」她表示,香港文藝發展工作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相信特區政府會投放更多資源。「日前《施政報告》指會組成文化委員會,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但委員會由甚麼人組成?由誰出策?我認為一定是由懂得藝術、看到藝術生態、擁有藝術文化世界觀、了解每種藝術形式的特性的人擔任,方能營運和管理好這個委員會。」

李易璇期望在政策之下,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可協助本地藝團,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並提出實質的工作建議――建立巡演資料庫。「例如有藝團希望到大灣區演出,可從資料庫中知道當地表演場地的資料,包括場地位置、大小、容納觀眾的數量,哪些場地適合哪些藝術表演等等。」她又認為人才培訓是急切問題,在剛出爐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將培訓文化藝術人才的責任主要交給香港演藝學院,李易璇對此抱很大期望,但她認為除了香港演藝學院,本港各大專院校與藝團應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如果彼此多一些合作,會更有利整合資源,影響力會更大。當我們的目標是面向世界,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機會,互相切磋,才能做出更高水平的作品。例如上周香港芭蕾舞團與香港管弦樂團合辦的舞劇《布蘭詩歌》,僅是台前表演者已達三百人,稱得上世界級的演出,觀眾感到震撼,兩個團都穫益甚多。」

華懋集團中環街市副總經理鍾詠婷表示,中環街市過往曾與超過一百個藝術文化團體,包括政府機構、商業團體及非牟利團體合作,希望凝聚協同效應,令文化交流在香港產生,並推及到全世界。「我們一直覺得香港與外國是存在交流的,政府也很支持藝術文化發展,國家政策是一支強心針,能給予文化藝術從業員及未來想在此範疇發展的人一些機會。」

在談及文化再轉型方面,她以NFT熱潮為例,指香港的國際化背景極具優勢,許多人看中香港市場不限於本地市場,而是能夠擴展至內地甚至全世界,加上香港人工作效率極高,她認為本港的人才培訓與輸出工作,在國策推動下會為本地文藝界帶來不少機遇。她表示:「香港人的優勢是辦事快、有效率、目標明確,懂得在有限資源下聯合不同持份者,將效益做到最大化,文化機構正正需要這些人才。如果我們能將這些人才輸出到大灣區甚至不同國家和地區,便能擴展香港的文化生態圈。」鍾詠婷又指,藝術形式很多樣,受眾亦多有不同,有一些是比較小眾的,有一些是比較貼地的,但兩者同樣需要文化藝術管理人才。她認為,「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同時培訓不同的文化管理人才,將香港的創新文化帶到全世界,講好香港文化,講好香港故事。」

大華銀行香港及台灣策略傳訊、品牌管理及客戶洞見部主管李嘉欣認為,文化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華銀行自1970年代起已很支持藝術文化發展,我們相信文化藝術對整個社會很重要,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可以豐富每個人的生命,燃亮每個人的夢想。」大華銀行自2017年起舉辦「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乃城中矚目藝壇盛事,之所以看中中國水墨畫,李嘉欣表示,水墨畫歷史源遠流長,富含中國文化底蘊,十分值得推廣。「這個活動除了發掘香港的水墨畫人才,我們亦會舉辦不同活動,走進社區和校園,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有機會接觸水墨畫。」她笑指曾在活動上遇到一個德國人家庭,他們初次接觸中國水墨畫,對於使用毛筆繪畫感到新奇。她認為這雖是個小小的體驗,亦是一次中外藝術文化交流的難得經驗。

李嘉欣表示,香港從來不乏藝術機構、藝術與博物館,亦有許多國際博覽會和畫廊,這些持份者可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不同的持份者如藝術家、慈善家、基金會主持人等的合作越來越多,大家接觸越來越頻密,絕對是一件好事。香港是個藝術大都會,旅發局其實一直積極推動香港的文藝形象,例如對外宣傳『藝術月』、『藝聚香港』等活動,利用藝術吸引外地旅客訪港,這都可加強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

如欲重溫整個交流會,可按此進入「文化本事」臉書專頁。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