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岩彩繪畫」承自千年前宗教壁畫
2022-09-30 11:01

【識港網訊】香港岩彩藝術學會成立於2022年年初,為進一步推廣岩彩繪畫藝術,舉辦《緣古形新——岩彩繪畫展》,展示十多位香港及二十四位內地藝術家如何以岩彩為媒介,創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現岩彩藝術的天然本色和獨特美態。展期由2022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於香港浸會大學李兆基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舉行。

展覽現場。 圖:橙新聞

岩彩:在大自然中採集的「大地物質」

岩彩畫在中國有悠長的歷史,比水墨繪畫更早現世。南北朝、隋唐時已使用岩彩繪畫宗教故事和建築裝飾,如新疆龜茲及西藏敦煌的壁畫,及至盛唐期間岩彩畫流傳至日本,演變成今天的日本畫。中國岩彩繪畫既是古代東方繪畫語言的延展,具備清晰自洽的語言邏輯,又針對着本土的語境和當代的問題,鏈接當代藝術創作思維,有多向延展之可能,是中國當代藝術生態中一個與眾不同的生長點。

岩彩具有「材質感」、「色體感」,是一種可塑性極高的畫材。「岩」是指天然岩石微粒,岩石顆粒大小不一,有不同的光度、粗幼、質感,能積累出斑駁厚重的視覺張力,更有閃爍的特性。「彩」是指天然礦物色,據說現存有200多種色彩,有的因為礦物稀少原因而正逐漸消失。岩彩藝術家所用的「岩彩」,並不局限於畫材店購買的繪畫顏料,而是在大自然中採集的「大地物質」。

正因為岩彩具有物質的天然本色,岩彩礦物又會與不同環境互相呼應,故「岩彩畫」被喻為「會呼吸的藝術品」,寓意著「道法自然」的深遠內涵,引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反思。岩彩中礦物會與不同環境互相呼應,變化無窮,創作形式和手法也超越了傳統中國繪畫的框架,能豐富繪畫的表現能力。

岩彩具有「材質感」及「色體感」,可塑性極高。   圖:橙新聞

畫展匯集內地及本港多位藝術家作品

《緣古形新——岩彩繪畫展》匯集本港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香港岩彩藝術學會會長鍾大富、副會長朱秋慧,以及在香港視覺藝術界不同範疇極有成就的名家,如陳育強、管偉邦、劉小康、謝炎安等,在各自的領域探索岩彩的可塑性。同時,展出二十四位國內著名的岩彩畫家,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胡明哲、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講師卓民、武夷學院藝術學院講師周納、著名岩彩藝術家蓮羊等人,務求讓觀眾全面地接觸和感受岩彩繪畫的特色與魅力。

香港岩彩藝術學會會長鍾大富表示:「近年在內地美術界,愈來愈重視岩彩創作,甚至設立岩彩專科。岩彩畫自盛唐時流傳至日本後,便一直成為日本主流繪畫藝術。在香港,認識岩彩畫和使用岩彩的藝術工作者較少,是次展覽旨在推廣岩彩繪畫,並希望將來有更多香港藝術工作者利用岩彩作為創作媒介,使中國岩彩繪畫在香港茁壯成長。此外,學會亦會作為香港與內地、海外岩彩藝術團體的橋樑,共同推動中國傳統岩彩藝術現代化和國際化。」

鍾大富又強調,岩彩是中國最古老的顏料。「唐代以前大部分的繪畫材料都是礦物料,直到宋代畫院成立,開始有『美術史』的出現,當時人們普遍也能買到紙張,於是中國人開始畫水墨畫,水墨畫也就成為中國繪畫的統稱。……在我們中國繪畫史裡面,並沒有唐宋以前的藝術歷史,它將唐以前的作品都稱為佛教藝術,而不是繪畫藝術,但是用礦物顏料在敦煌畫出來的壁畫都是很有特色的,如果將這些特色加諸於現代人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造出一個新的藝術,或者新的中國繪畫,很可能會是將來中國繪畫的路向。」

(左起)香港岩彩藝術學會對外事務黃白露、香港岩彩藝術學會副會長朱秋慧、香港岩彩藝術學會會長鍾大富、香港岩彩藝術學會秘書邢珠迪在《緣古形新——岩彩繪畫展》展覽開幕禮上合影。

香港岩彩藝術學會會長鍾大富講解岩彩繪畫的特色。

展覽廳分為兩層,展出十三位香港及二十四位內地藝術家的岩彩藝術,來看看一些精選作品。

鍾大富,《活水》。岩彩、金箔、紙本。81 x122 cm。2020。

《活水》一畫取自大自然,是鍾大富某日在香港行山時,在當下取用的泥土。他悉心採集回來後,經過篩選、消毒及進一步處理,將泥土轉化成可以使用的顏料,以此作畫。「礦物除了是一種顏料以外,它還可以是很本土化的,只要我們去找就能找得到。」鍾大富說。

胡明哲,《暖陽》。岩彩。80x80cm。2013。

敦煌壁畫中並沒有「岩彩」兩字,為這個繪畫媒介命名的,是中國當代畫家胡明哲。在《暖陽》一畫中,胡明哲以新疆龜茲故城旁的泥土為原料,致敬古代敦煌畫家以附近泥土作畫的傳統。泥黃色的厚實感,寄寓古代藝術與現代思維的碰撞。

朱秋慧,《向往》。岩彩。135 x135cm。2022。

image.png

朱秋慧講解《浮動花園》。

在香港岩彩藝術學會副會長朱秋慧的筆下,岩彩有一種輕柔朦朧的印象派風格。《向往》畫出一個女子嫻靜的形象,另一幅作品《浮動花園》則像莫奈花園的水波,當中的岩彩經過多層變色,營造出一種反光的感覺。

謝炎安,《姜濤》。岩彩。50 x 50cm。2021。

展廳中有一組特別「搶眼」的作品,畫的是著名香港男子團體MIRROR的大頭畫像。鍾大富介紹,原來畫家謝炎安想起敦煌的壁畫是為供奉「偶像」而出現,「(昔日敦煌的)偶像即是宗教上的偶像,那麼香港現在的偶像是誰呢?他想到了這五個人。於是謝炎安便用敦煌壁畫的礦物物料,繪畫出現代人的偶像。」

除了以上精品,展廳還有多幅內地及本地藝術家的佳作,部分藝術家更特意為展覽嘗試使用岩彩創作,有興趣的讀者可把握時間,近距離觀賞古為今用的岩彩藝術。

展覽現場。 圖:橙新聞

「緣古形新——岩彩繪畫展」展覽

展期: 2022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星期一至星期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7: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 李兆基傳理視藝大樓 顧明均展覽廳地下及1樓(香港九龍塘禧福道5號)

查詢電話:3749 9877 或電郵:hkmpas.org@gmail.com

圖:主辦方提供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