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合作,在陝西一處春秋早期貴族墓地出土的微型銅容器中,發現了迄今所知、世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遺存,證明中國古人早於春秋早期,已懂得使用人工合成鉛白化妝美白。
專家在陝西貴族墓地出土的微型銅容器中,發現人工合成鉛白遺存
該消息最早於9月4日由內地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學者近期檢測了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出土的春秋早期微型銅容器,團隊透過顯微鏡、紅外光譜、X射線粉末衍射、穩定同位素碳十三、放射性碳十四等科學技術分析容器中的白色殘留物,發現殘留物為人工合成的鉛白化妝品殘存,出現的年代比歐洲及環地中海地區早近300年,亦顯示自春秋早期開始,古代男女已懂得用化妝品美白皮膚。
「鉛白」通常是指水白鉛礦、白鉛礦或兩者的混合物,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化妝品和顏料之一。早於中國古籍中,便有「肌膚若冰雪」、「膚如凝脂」、「粉白黛黑」、「粉白墨黑」等記載,說明在古人心中,白色有美、純潔和高貴等內涵,對白皙的膚色亦格外推崇。
梁帶村遺址諸侯芮公墓(M27)出土的一個微型銅容器
華商報採訪了團隊重要成員、國科大特別研究助理韓賓,他指人類早期使用的鉛白主要來源於天然白鉛礦,集中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期間。據史料記載,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人已開始使用腐蝕法合成鉛白,此後鉛白開始大規模生產,並廣泛用於歐洲的繪畫和化妝品中。在東方,中國合成鉛白的起源長期存在不同的觀點,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認為,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已經有人工合成鉛白技術,隨後從中國傳入歐洲;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並非本土起源,可能是從歐洲或古埃及傳入。
國科大特別研究助理韓賓展示用於研究的人工合成鉛白遺存樣品
韓賓表示,是次的研究發現證實了兩點:首先是中國人工合成鉛白在時間上比西方最早的實物證據早近300年;透過分析殘料,也證實了東西方人工合成鉛白的方法並不一樣,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是獨立起源,並非由西方傳入。
研究證實,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是獨立起源,並非由西方傳入
韓賓介紹,西方人工合成鉛白的傳統,是先把醋放在容器裡,然後放上小架子,上面放上鉛片,封起來之後,放到熱源如馬糞上面,馬糞發酵會產生熱和二氧化碳,使醋蒸發後到達鉛的表面來腐蝕鉛,從而產生鉛白。至於在梁帶村遺址出土器物中發現的鉛白,卻不是用醋蒸汽,而是在溶液裡面,透過氧化鉛和醋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鉛鹽,鉛鹽直接在溶液裡面和碳源產生反應,生成碳酸鉛的沉澱。「一個是用醋蒸氣,一個是在醋溶液裡面,這是本質的不同。」韓賓說。
有關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聯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完成,並於9月3日於著名的人文社科期刊《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上發表。報告指出,是次梁帶村遺址人工合成鉛白的發現,將鉛白的使用歷史提前到春秋早期,並印證了春秋時期已是中國化妝品產業的興起階段。
圖: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