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網上鵲橋拉動“Z世代”相親消費
來源:新華網    2022-08-09 11:17
過去的一周,恰逢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一時之間,七夕概念火爆:七夕飛盤、七夕探店、七夕線上CP……各大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的七夕活動紛紛上線,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   

【識港網訊】近年來,互聯網婚戀行業快速發展,“雲相親”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依托互聯網平臺的“雲相親”已成為許多單身青年的常態化交友方式。據比達咨詢《2021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12月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規模達3012.3萬人,較2021年1月的2597.4萬人增加了414.9萬人。2021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到72.0億元,同比增長11.6%,預計2022年仍將基本保持2021年的增速,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

  “Z世代”偏愛雲相親、泛社交

參與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活動的用戶裏,有不少“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在2021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中,30歲及以下用戶超六成,其中25歲以下用戶占27.6%,25-30歲用戶占34.7%,“Z世代”漸成適齡婚戀階段主體。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和“數媒土著”的“Z世代”青年,生活空間更具互聯網特征,相比較傳統的相親模式,他們更加註重個性化和互動體驗,這一習慣也體現在相親消費偏好上。

7月末,曹俞在互聯網相親平臺的微信視頻號直播相親,1小時直播的觀看量接近2000次。今年年初,他就在平臺的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征友掛牌,獲得超過2.2萬次的瀏覽量。“自己的圈子比較小,認識不了這麽多人,在平臺可以讓自己增加曝光度,快速尋找合適的對象開始聊天,相親能高效一些。”曹俞說,直播互動讓自己更為真實,同時讓其他用戶直觀地看到他、了解他。

1995年出生的張珊每周末會抽出1小時在互聯網交友平臺上交友。她的相親之路是從2019年開始的。最初,她在一家相親網站花380元買了1年會員,一年中在線下見了不到10名男生。張珊說,紅娘會給她推薦一些男生,她覺得不錯的人會約見面聊天,但是一直沒有脫單。一年後會員到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張珊開始在線上自主相親,不再通過付費讓紅娘介紹對象了。“紅娘選人的角度和我不太一樣,而且容易層層加收費。”

張珊稱之前每次相親吃飯都很尷尬,她更希望在社交和娛樂等輕松愉悅的場景中開始交流,“雖然有相親的目的,但感覺聊得來的再慢慢發展,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弱化了傳統相親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在線上的相親社群裏自主交友的場景。易觀分析發布的《2021年中國在線婚戀交友行業分析》顯示,“Z世代”較為排斥傳統的相親、婚介模式,而更易接受“強社交、弱婚戀”的泛社交方式。

根據“Z世代”的婚戀交友需求,各婚戀交友平臺也在著力打造線上婚戀交友板塊。有調查顯示,在婚戀交友產品的形態方面,用戶更希望能夠直接看到對方的外貌及線上交流的方式。直播是可以真實看到用戶的渠道之一。目前,一些傳統婚戀網站也開始將直播聊天用於婚戀交友;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更是推出各種方式的線上相親活動。

  把錢花在刀刃上,降低相親成本

1996年出生的徐漢峰沒參加過付費的專業相親活動,但參與過免費交友活動。27歲的俞湖晴從工作開始已相親兩年了。通過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和親朋好友的介紹,她一共相親了20個男生。她相親非常隨緣,“線上交友基本可以不花錢,我不會為了找對象花上千上萬元,找不到就是我運氣不好而已”。

作為線上相親平臺的會員,劉思清每月在相親平臺的花銷大約100多元。她說,這是她可承受的最高金額。而最近幾個月因為所在城市出現疫情,劉思清的相親交友活動全部轉為線上,也就基本沒有相關的線下消費了。“懶得做核酸的時候就不出門了。”

年輕人對線上相親平臺的要求是“低成本的優質服務”。在某相親平臺創始人龍春宏看來,疫情之下大家更看重現金流,年輕人願意用在相親上的支出可能會變少。他們平臺堅持不做線下門店,只做線上,省下來的租金可以把服務的單價降下來。“為了保障線上用戶的真實性,平臺設置了實名認證、學歷認證和照片審核三道關卡。”

比達咨詢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單身用戶中,有67.9%的用戶能接受付費,其中願意付費的主要原因包括:真實可靠的交友保障(47.4%),進一步與交友對象交流(45.8%),接觸更多的優質資源(40.6%)等。

  線下相親消費娛樂化

現在,張珊通常周末刷相親軟件聊天,聊得不錯後再進入下一步:線下見面吃飯。“奔著談戀愛去,總歸是要線下見面的。”

俞湖晴說,除了有四五個男生“折”在了第一步微信聊天的時候,其他相親對象,她在聊了一段時間後,都在線下見了面,“一起吃個飯,或者去射箭俱樂部玩一玩”。

今年,徐漢峰只和線上認識的女生見過兩次,社交對他十分重要。“即使不相親,也要和朋友聚餐吃飯,這錢總歸是要花的。”徐漢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絕對不會坐在餐廳裏正式相親,更偏好多功能的社交活動。

彭詩是2021年開始線上相親的,她同樣將線上社交當作一個預選環節,聊不來的就不見面了。2022年4月北京又出現散發疫情,但彭詩並沒有停下相親的腳步,“這幾個月見人的頻率雖然低了,但每次出門的花銷高了”。彭詩說,以前可以在餐廳咖啡廳見面,但由於前段時間堂食關閉,只能開車去郊區,或是去諸如劇本殺等消費更高的娛樂場所。一天下來,花銷更大了。

對於婚戀交友而言,線下見面交流是“剛需”。為此,不少婚戀交友平臺往往在節假日舉行主題交友活動,推進線上線下婚戀渠道的融合,提升營收水平。易觀分析發布的《2021年中國在線婚戀交友行業分析》提到,後疫情時代的婚戀交友品牌通過App、微信等線上端口為線下引流,打造線上社交化+線下場景化模式,滿足用戶需求。

龍春宏稱,將線上社交與線下活動打通,一方面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了解參與該場活動的嘉賓,查看資料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從現場的形象、談吐、氣質等全方位了解一個人。

“Z世代”加入相親大軍後,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飛盤、探店等也被融入相親活動中。今年3月,共青團四川省委青戀計劃項目辦主辦、成都市武侯區青青公益服務中心支持的“姻愛相劇·緣本是你”首場劇本殺線下主題交友活動,在鹽市口某實景遊戲劇場舉行。

26歲的韓伊然幾乎每周末都要參加線上平臺的線下交友活動,相比較吃飯和約會,她更喜歡飛盤相親局,將相親成本投入到娛樂化活動中。“玩飛盤和出去吃一次飯的費用差不多,但是比單純的吃飯聊天有意思。尤其我喜歡有運動細胞的男生,靠吃飯是看不出來的。”

小紅書發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裏,飛盤名列第一,2021年的發布量同比增長了6倍。今年,在不少相親平臺舉辦的線下活動中,飛盤的報名總是異常火爆。無論是線上KTV、線上劇本殺還是線下飛盤、線下探店,將互聯網與娛樂融合,已經成為Z世代用戶偏愛的相親交友形式。近期,飛盤活動已經占據了北京的很多足球場。“好上手,不復雜,男女可以一起玩。”韓伊然在休息的時候,就會和場下其他人社交,“在這裏很自然地就可以和異性聊起來”。

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與線下主題活動的範例還在不斷增多,與體育俱樂部、桌遊劇本殺等合作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劇本殺、狼人殺等具備社交屬性的遊戲融入相親交友,豐富了線下交友形式,也吸引了年輕用戶。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