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將促進粵港澳三地實現「醫療四通」。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識港網訊】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上任前曾在港大深圳醫院擔任院長逾5年。作為一間港式管理、深圳運營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港大深圳醫院對促進大灣區醫療融合起到關鍵作用,特別是疫情期間,為逾4萬人次居粵港人提供醫療服務。帶着這份灣區融合的「職業基因」,盧寵茂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將促進粵港澳三地實現「醫療四通」,即人才流通、藥械流通、資訊流通以及資金流通,包括研究以港大深圳醫院的「特別支援計劃」作為試點,為居粵港人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例如急症或住院,參與的醫療機構由港大深圳醫院,擴至其他三甲醫院等。

盧寵茂在專訪中數次強調特區政府施政需要做到「精準」及「用數據說話」。在大灣區醫療融合方面,他亦如數家珍般亮出過往成績:港大深圳醫院目前是內地唯一可以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的機構,該措施自2015年10月推出後,已實施逾6年,有超過5萬人次長者使用;疫情爆發以來,由於不少長期居粵港人無法返港就醫,2020年11月特區政府推出「特別支援計劃」,委託港大深圳醫院為有關醫管局患者提供診症服務,截至今年3月底,港大深圳醫院已安排約4.27萬個診症預約,計劃現時仍在持續中。

「加深」「加闊」促灣區醫療融合

對於如何在港大深圳醫院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灣區醫療融合,盧寵茂有兩方面構想:「加深」和「加闊」。他認為,在「加深」方面,可以繼續以港大深圳醫院作為試點,目前該院對居內地港人提供的服務只包括普通和專科門診,急症和住院均不在列,一些常規檢查比如內窺鏡,亦都不包,這些都是可以做得更深的地方。至於「加闊」,則有幾種不同方法,是否港大醫院可以在其他城市建一個分院,或者將其他三甲醫院也納入計劃,都可以討論。

盧寵茂強調,醫療融合的目的不僅在於令市民獲得方便,在灣區各地都能獲得同質的醫療服務;灣區醫療本身亦可以成為一條很有影響力的產業鏈,甚至涵蓋安老、復康等其他業務。他舉例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該院2006年起運營,融合護理安老、復康養生等服務,有特區政府買位宿位和自費宿位兩種收費標準,內地和香港長者都可申請入住,或是未來灣區醫療的一個營辦方向。

尚有多個具體環節有待打通

融合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有多個具體環節有待打通。「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國兩制』三個關(指內地、香港、澳門各有關口及不同法規),『一國兩制』是香港的優勢,但這三個關口也對流通構成阻力。」盧寵茂說。他希望盡快實現灣區內「醫療四通」,即人才流通、藥械流通、資訊流通以及資金流通,其中人才和藥械流通已陸續有「免試引進外地醫生」、「港澳藥械通」等政策出台,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資訊主要指病歷信息,疫情期間港大深圳醫院已試行與醫管局共享病歷,未來或可隨試點醫院增多,增加共享範圍;而資金流通則牽涉到醫藥費結算、保險福利等層面,希望促進更多醫保福利「過河」,讓市民在各地求醫均無後顧之憂。

盧寵茂早前視察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了解對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護理工作。 資料圖片

對於一些市民對灣區醫療融合有誤解,如早前有網友上傳圖片指部分香港公立醫院使用內地退燒藥,擔心藥物質量。盧寵茂解釋,醫管局使用的該款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藥物是面世多年的標準藥,稱之為內地藥物並不準確,而是內地製造藥物,該藥本身在香港有註冊,部分公院已使用多年。「我想大家不要一聽到內地製造就一味抹黑,我們生活中有那麼多物品都是內地製造,大家都照常使用,內地製造藥物也是一樣。」他呼籲市民用健康開放的心態面對灣區醫療融合,共建「健康香港」。

目標增過關配額 短期難免檢通關

對於香港新冠疫情反彈,盧寵茂在專訪中直言,香港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增加過關配額,廣東省及深圳巿政府已縮減旅客北上的檢疫日數和增加健康驛站名額,但港深兩地疫情和檢測方法有差異,直言短時間內也難以恢復免檢疫過關。他說:「與內地標準愈相近,就愈能阻截更多確診個案過關,亦能得到內地信任,從而有機會增加名額和減少檢測天數。」

盧寵茂表示,目標是增加過關配額。圖為盧寵茂早前抵深圳灣口岸視察檢測流程。 資料圖片

盧寵茂指出,廣東省及深圳巿政府已將入境旅客檢疫日數由「14+7」改為「7+3」,過關名額亦由1,300個增至2,000個,又加入8類人士的人文關懷名額,並以搖號方式分配名額防止炒賣,旅客搖號有十分之一機會中籤。香港方面,則以預約檢測方式分段讓旅客到深圳灣口岸,目前每小時規限250至300人,減少擠擁令過關暢順,有關改善措施已有一定成效。

港守好「南大門」 檢測要更精準

不過,他強調要完全免檢疫過關,短期內並非可達到的目標,問及中秋節時有否機會增加配額讓更多有需要市民北上,他則指兩地疫情不同,需時統一標準,不會給不合理期望予巿民,未來會繼續循此方向與廣東省及深圳巿政府進行更多溝通,而香港須守好「南大門」,過關前48小時核酸檢測及過關時「檢測待行」的檢測要更精準,「與內地標準愈相近,就愈能阻截更多確診個案過關,亦能得到內地信任,從而有機會增加名額和減少檢測天數。」

他表示,今年2月及3月第五波高峰期時,旅客由香港進入深圳後檢測呈陽性比率曾高達2.5%,香港特區政府在深圳灣口岸實施「檢測待行」後,現時陽性比率已減至0.03%,減低為深圳帶來病毒傳播的風險。

至於「兩地一檢」問題,他表示仍在研究階段,由於兩地核酸檢測不同,香港「檢測待行」須短時間內有結果,故採用快速核酸測試,需時30至60分鐘,目標是所有人1.5小時內完成檢測過關。內地則是「檢測放行」,旅客入境檢測後到隔離酒店等候結果,內地用常規檢測甚或更多方法追求更高靈敏度,由於彼此存在差異,要深入討論能否「兩地一檢」,「屆時檢測要在香港這邊做,但如何達至此目標,技術上仍要研究」,他希望繼續優化,有既快又精準的檢測方法。

另外,他強調亦要考慮深圳情況,包括隔離酒店數目等,且有本身疫情防控需要,如深圳上月中曾出現社區個案,巿政府要進行大規模居民核酸檢測,「所以隔離設施方面亦有一個壓力」,而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深圳及廣東省溝通,在過關配額上冀有提升空間,但須配合內地防控措施。

對於不少議員提出利用香港社區隔離設施為旅客在港檢疫,盧寵茂指出這個「逆隔離」概念也是過濾已受感染旅客,能否做及如何做要看實行細節,亦要深圳巿政府等明白、理解和接受,這需時進行溝通。

海外入境客研縮酒店檢測日數

海外入境香港旅客方面,特區政府正考慮縮短酒店檢測日數,盧寵茂強調堅持不躺平,但須更精準抗疫,即要低成本但高效果,「這可減低與國際交流的成本,香港是國際化城巿,國家亦想香港作為一個窗口橋樑,不但自己國際化,更幫國家連通國際,要做到橋樑則要兩邊(內地及海外)也要通,不要將與外國及內地連通說到好似『對立』一樣。」

他指出,目前約4%入境旅客染疫,他們抵港頭3天已找到八成多確診者,第5天達九成多。至於可縮減多少天酒店檢疫日數,他強調特區政府會用數據說話,正式公布時自會解釋有關理據。

未來旅客赴港或強制電子健康申報

隨着入境旅客人數增加,他們抵達香港機場後長時間等待核酸檢測、發出隔離令和等候旅遊巴士到指定酒店,或要近3個小時。盧寵茂在專訪中表示,上月試行新的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及推出指定檢疫酒店自費的士服務後,情況已有改善。他表示,當愈來愈多旅客使用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後,將強制執行,屆時若未預先透過系統登記,將不能上機赴港。另外,特區政府會更改臨時樣本採集中心地點,旅客無須再搭無人駕駛列車便可前往檢測,加快流程。

電子健康申報系統減省旅客在機場逗留時間。圖為香港國際機場。 資料圖片

盧寵茂表示,以往入境旅客在機場等候檢測等程序,往往要6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故他上月上任後首個工作天即到機場視察整個流程,發現有不少可改善地方,故上月28日推出新的電子健康申報系統,旅客登機來港前可提早完成申報,輸入個人資料、證件及檢疫酒店預訂編號等,以取得綠色二維碼,抵埗時可走綠色通道,並以綠碼登記、進行核酸檢測及發出隔離令等,精簡流程加快處理速度。

機場正設立新採樣地點

此外,機場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設在另一客運大樓,旅客要搭乘無人駕駛列車前往。盧寵茂透露機場正進行工程設立新的採樣地點,讓旅客不再需要交通接駁便可前往檢測。

至於自費的士服務到指定檢疫酒店,他則表示因免費的旅遊巴要等客並開車到不同酒店,故候車和車程較長,以往旅客或要等候45分鐘至一個小時才能到酒店,而自費的士甚至酒店本身提供的轎車服務,則方便不想候車的旅客。

他表示,電子健康申報目前仍處於自願性質,有不少旅客仍未預先登記資料,系統需讓旅客適應,而使用電子申報的比例亦已愈來愈多,若達到一定水平,例如有大部分旅客走綠色通道,無須抵埗後再排隊逐個登記,加上更改檢測地點等配合後,屆時便將自願申報改為強制執行。

「紅黃碼」研兩階段執行 予市民適應期

「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加設「紅黃碼」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盧寵茂昨日在專訪中表示,從醫務衞生角度,為堵截確診者的社區活動,「紅黃碼」越快推出越好,預計實施後第一階段「黃碼」只涵蓋酒店檢疫人士,待市民適應後,會將家居密切接觸者等人士也納入「黃碼」適用範圍,並希望將循序漸進的抗疫理念應用於院舍。

盧寵茂預計,實施後第一階段「黃碼」只涵蓋酒店檢疫人士。 資料圖片

對於一上任就推「紅黃碼」,盧寵茂解釋是出於現實原因,目前香港有六成確診者都進行居家隔離,早前第五波疫情最嚴峻時,特區政府對居家確診者沒有任何追蹤措施,疫情相對回落後才有衞生署工作人員為他們上門佩戴電子手環。「這些確診者如果在社區活動,會成為社區傳播的最大風險。」

他續指,等待工作人員上門為確診者佩戴手帶,會有「時差」,這一空檔的風險不容忽視。此外隨着入境檢疫措施放寬,本港疫情反彈,估計短期內會有更多確診者,電子手帶供應和跟進人手未必能及時跟上,用「紅黃碼」能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用科技抗疫是最理想。」

首階「黃碼」只涵蓋酒店檢疫者

至於「紅黃碼」分別涵蓋的人群,盧寵茂表示,為了給市民適應期,暫定第一階段「黃碼」只涵蓋酒店檢疫人士,「紅碼」則適用於確診者;待市民基本接受後,再擴大「黃碼」範圍至家居密切接觸者等。

他並透露,希望將循序漸進的抗疫理念應用於院舍,目前要求院舍員工每周做一次核酸檢測,未來可能加到每周兩次,甚至48小時一次,旨在令員工養成定時做核酸檢測的習慣,避免將病毒從社區帶入院舍。

盧寵茂預計,「紅黃碼」出台後同樣會有人違反,希望屆時政府能嚴格執法。「之前調查手帶信號,曾試過發現一個星期有超過100人離開屋企,一部分人是有合理原因,比如不舒服去求醫等,另一些人就純粹是違反法律。」

他指「紅黃碼」僅是技術手段,違反的罰則與違規除下手帶相若,不會設置更嚴重罰則。

記者翻查資料,相關人等若在非指定情況下剪掉電子手環或刪除「居安抗疫」程式,會被視為違反隔離令,屬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