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22日,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在廣州開幕,為未來五年工作定調定向。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一輪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深入推進「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和「顯示製造裝備璀璨行動計劃」。在提及與港澳攜手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時,報告首次提出,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的模式,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後廣東省委召開的首次省黨代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代表省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報告緊扣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9項重點工作任務首要提及縱深推進「雙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兩個「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
繪製全球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
聚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報告重點着墨。在重點領域突破方面,報告提出,廣東實施新一輪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深入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顯示製造裝備璀璨行動計劃」。在做強關鍵鏈條方面,實施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10年卓越計劃,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先行地。
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將聚焦「高、精、尖、缺」,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繪製全球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集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廣東還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協同發展。報告提出,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的模式,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營造「愛才如命、惜才如金」的制度環境。
製造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落腳點。報告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鞏固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的優勢,推進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引導資金更多地投向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智囊:利發揮和聯動三地優勢資源
對於廣東首提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的模式,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這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一個新解。他指出,原來珠三角是「前店後廠」,現在可以「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實際上就是從「前商後產」發展到了「前研後產」或「前居後產」,這樣就把粵港澳的分工進一步細化提升了。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把粵港澳三地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秉賦充分地發揮出來,聯動起來。
彭澎表示,對於此次新模式,港澳應該與廣東形成共識,三地可推動做出類似三年行動計劃或年度目標等部署,舉辦協同產學研合作的活動和搭建相關平台,鼓勵第三方單位從事相關活動。「總之,要聯動形成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金融助長、人才主導、項目落地這一創新生態。」
探索「一策三地」「一規三地」 推動與港澳規則機制對接
對於與港澳合作,報告提及多個路徑。報告提出,要強化區域創新協同,依託深港河套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完善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攜手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要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把港澳現代金融、專業服務等優勢與廣東製造業、龐大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灣區的產業競爭力。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支持粵港澳三地企業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在推動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方面,報告提出,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多樣化實現形式;在硬聯通方面,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
在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方面,要推動前海打造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開放新高地,系統優化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布局;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高水平地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
李希在報告中指出,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打破封鎖突出重圍,唯有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要有志氣和骨氣,永攀科技高峰,甩掉卡脖子的手,在大國博弈的關鍵陣地搶佔戰略制高點,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
此次廣東黨代會報告,有多個新部署、新提法。在推動「一核一帶一區」(「一核」是珠三角核心區,「一帶」是指沿海經濟帶,「一區」是指北部生態發展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方面,報告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的黃金內灣。
促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
「一核一帶一區」在2018年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部署提出,旨在推動廣東區域協調發展。此次黨代會,對此作出進一步部署。
報告指出,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中,要突出創新驅動、示範帶動,把珠三角核心區打造成更具輻射力的改革發展主引擎。牽引珠三角地區培育更多的全球名企、全球名品、全球標準,打造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和總部經濟的集聚地。要提升一體化的水平,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突破口,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的黃金內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
報告指出,近幾年,廣州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更加強勁,佛山、東莞以萬億元級的經濟體量邁進新發展階段。珠海方面,已一躍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正成長為廣東又一重要引擎。接下來,持續推動「核、帶、區」打好特色牌、協作牌,進一步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