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廣東實施「灣區通」工程促進粵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來源:南方日報    2022-05-09 16:12
一項項大灣區互聯互通民生舉措的出台,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助力大灣區提升一體化水準。

【識港網訊】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面對錯綜複雜形勢帶來的新風險新挑戰,十二屆廣東省委著眼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立足廣東省情發展實際,提出並不斷深化完善「1+1+9」工作部署,將之作為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行動方案和施工圖,持之以恆抓落實,一張藍圖幹到底,一步一個腳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簽署;2019年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公開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9月,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方案對外發佈,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再添新引擎。

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提升市場互聯互通水準,推進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關鍵。近年來,廣東著力推進「灣區通」工程,廣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灣區通」工程為抓手,著眼全域選准切口,圍繞群眾密切關注的交通、通信、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積極作為、率先突破,推動三地規則銜接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一項項大灣區互聯互通民生舉措的出台,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助力大灣區提升一體化水準。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成型

千噸架橋機漫步高空,猶如蛟龍出海,在黃茅海上空正式開啟「搭積木」模式。5月7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東引橋首跨節段梁過孔作業順利完成,吹響了加速工程建設的「衝鋒號」。

如今,大灣區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越織越密,讓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照進現實。

跨江跨海通道「成團出道」。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與在建的深中通道、深江鐵路通道等,架起大灣區橫向「黃金走廊」;通車多年的廣深高速公路、廣珠城際軌道,與在建的中山西部外環高速公路等構成縱向骨架。目前,大灣區核心區高速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已超越東京、紐約、三藩市等國際灣區。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成型。「十三五」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全面鋪開,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莞惠城際、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等建成通車,城際鐵路里程達476公里。《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構建以廣佛、深港、珠澳三大發展極為核心,以廣深港、廣珠澳、跨珠江口三大主軸為集聚的城際鐵路網。

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雛形初顯。2018年白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投產;2019年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T2航站樓順利投產;2020年,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2021年,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T3航站樓工程開工……

跨城跨境通勤持續優化。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自去年9月8日開通以來,目前出入境客流量已突破500萬人次,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月通關客流量將近100萬人次,開通5個多月客流量躍升全國第二。

目前,廣東攜手港澳大力推進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推廣「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逐步實現一張車票、快速換乘的灣區軌道「一小時生活圈”。

 

推動8大領域職業資格認可

3月29日,廣州市企業一網通平台「穗澳通」澳門服務處正式揭牌,通過一站式商事等級服務,創新推動開辦服務前移、離岸全程電子化辦理,便利澳門特區申請人在穗創業投資,快捷落戶廣州。

以「灣區通」工程為抓手,廣東加快推動三地打造更加趨同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目前,廣東在CEPA框架下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面清單,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港澳企業在法律、會計、建築等領域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辦結。此外,廣東推動制定首批「灣區標準」清單,涵蓋食品、粵菜等23個領域70項標準。

「灣區通」工程加快向民生領域拓展,包括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推動在粵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本地市民待遇,積極推進粵港澳合作辦學、合作辦醫、職業資格互認等一系列重要內容。

其中,粵港澳三地在醫療衛生合作與防疫資料資訊共用等方面實現突破。隨著「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一年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引進13種臨床急需進口藥品,以及4種進口醫療器械,為當地產科、腫瘤科、骨科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職業資格互認為港澳專業人士進一步打開通向內地市場的大門。早在2019年,廣東省人社廳聯合9部門對外印發《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的實施方案》,積極推動大灣區職稱評價體系、職業資格互認,以促進大灣區人才自由流動。

近年來,廣東持續拓展職業資格認可範圍,在建築師、律師、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社會重點關注的專業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並在全國率先試點面向港澳居民招聘公務員、出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

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鄭景亮在香港有30多年教學經驗,去年來到廣州擔任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的總校長後感觸良多:「來內地做教育,是因為覺得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需要配備優質的國際教育服務資源,我覺得自己過往在香港的經驗,可用在大灣區內地幫助建立起這樣一家匹配的國際學校。」

 

拓展投資空間挖掘產業潛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的跨境投資空間,穩步擴大居民相互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管道。「灣區通」工程自實施以來,持續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目前,香港、澳門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銀行個人帳戶超18萬戶,拓展銀聯港澳版「雲閃付」APP、微信和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等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大灣區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務更加便利。

去年2月5日,《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簽署,跨境理財通正式推出。隨著「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

資金融通流動將更好服務三地產業。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金融資本的自由流動,有利於引入更多境外資本,尤其是將港澳地區的金融服務引入內地,灌溉本土經濟,也為港澳的金融機構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指出,金融「灣區通」的核心是要通過資源重新整合帶動大灣區製造業升級,以香港為中心的金融市場可以更好輻射帶動內地產業發展,特別是充分利用港澳相對成本低的資金支持灣區製造業的升級。

 

基層實踐

河源借力贛深高鐵通車加速「融灣」

「高鐵開通以後,一小時就能到家,真的太快捷方便了,我現在經常週末回家陪伴父母。」從去年12月10日開通至今,贛深高鐵已運營滿5個月,週末車票十分搶手,搶票的人中既有像左先生這樣回家探親的灣區「打工人」,也有不少是趁著週末到河源等地遊玩的灣區旅客。

贛深高鐵全長43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途經江西贛州和廣東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市。通車後,深圳至河源1小時通達,有力推動河源融入深圳都市圈,促進北部生態發展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緊密聯動。

面向灣區大市場,河源文旅產業進入煥新升級的「高鐵時代」。多數景區都進行升級改造,按照市場變化及新需求進行提升,並加強與沿線各高鐵網站區域的旅遊合作。河源的紅色旅遊、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康養旅遊等全面開花,為大灣區城市群市民量身定做多條經典旅遊線路,把河源最具代表性的景色、人文「串珠成鏈」形成精品。

今年1月份,「中國萬綠湖世界中華龍」高鐵列車首發,一張展現河源文旅魅力的流動「金名片」正式上線啟程。

除了文旅,贛深高鐵帶來的產業協作空間,則具有更大想像力。「高鐵是資訊化時代或者數位化時代最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帶來的要素集聚和擴散速率會成倍于傳統工業時代。」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贛深高鐵通車後,對北部生態發展區有重大突破意義,可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向山區地帶拓展空間的重要橋樑。

「河源營商環境優越,從前期對接到動工建設,新區服務隊伍的溝通、協調能力非常高,堅定了我們選擇河源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深圳市鉑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野表示,將推動更多企業家朋友來這裡投資,將更多灣區好資源嫁接當地。

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例,河源已吸引卓翼科技、華冠科技等電子資訊企業落戶。預計到2025年,河源國家高新區手機整機產量可達2.2億台。

隨著廣汕、汕汕、梅龍、廣湛等多條時速350公里高鐵的建成通車,廣東有望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350』高鐵」,內部城市間的緊密聯繫與產業協同,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朝世界級城市群目標發展,鑄就可期的大未來。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