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日前,一篇名為《一條豆瓣動態引發的「疫情文學」復興》的文章在內地走紅,它源於3月18日內地討論區「豆瓣」的網友K模仿卡夫卡經典作品《變形記》所發的一條動態:「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社區被封了。」這條動態引發了網民的「疫情文學」創作熱潮,意思是將經典文學作品的名句改編成疫情版本,博人一笑,並緩和疫情下的憂慮感。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排隊做核酸嗎?」(freewind@豆瓣)張愛玲小說的名句,將末句「你也在這裡嗎?」改成「你也在這裏排隊做核酸嗎?」,幽默之餘帶有一點天天都要做核酸的無奈感。
法國作家卡繆《異鄉人》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這句廣為流傳的文藝體,在疫情下被改寫成:「今天,媽媽被隔離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久留頓破@豆瓣)「今天,綠碼紅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檸檬酸片@豆瓣)在隔離的日子,時間統統失去了意義。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描述一名公務員在看戲時不小心向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他疑心自己冒犯了將軍,三番五次向其道歉。這一情節也被搬演到「疫情文學」中:
「我來是向您賠禮道歉,因為我打噴嚏時濺著您了,大人……」
「滾出去!」「什麼,大人?」切爾維亞科夫小聲問道,他嚇呆了。
「滾出去!你這不戴口罩的人!」將軍頓著腳,又喊了一聲。(徐長卿@豆瓣)
塞林格小說《破碎故事之心》曾創出名言經典:「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在疫情下,它變成了這樣:
「有人認為愛情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驚喜又彈窗的紅碼。」(荔子@豆瓣)紅碼綠碼健康碼,成為內地民眾每日打開手機的頭等大事。
海明威的佳句當然跑不掉:「假如你有幸生活在21世紀20年代,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裏,口罩、健康碼、核酸檢測都與你同在,因為疫情是一席流動的盛宴。」(薩哈林旅行妓@豆瓣)你懂的,作家搖晃的是巴黎紅酒,我們搖晃的是快速檢測的測試液。
「他於1918年10月陣亡。那天,整個前線寂靜無聲。」(甜面人@豆瓣)《西線無戰事》的結語放到今日同樣壯烈:「他於2022年3月陣亡。那天,整個社區寂靜無聲。業主群群發的通告記錄僅有一句:社區無陽性。」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散文《秋夜》獨特的開場白,在疫情時期更直接了當。「社區裏有兩棟樓,一棟封了,另一棟也封了。」(拉您您@豆瓣)
當然,還有氣勢如虹的《三國演義》:「天下大勢,封久必核,核久必封。」(lefteyelisa@豆瓣)「封、核」與原句中的「分、合」發音相約,讀來十分有趣。
除了文學作品,電影和詩歌也是「疫情文學」的對象。「不是說好只戴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到底什麼時候能摘?」(荔子@豆瓣)《無間道》臥底見光死的心情,令長年戴著口罩的我們,總算懂了一半。
張棗的《鏡中》曾風靡全網:「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豆瓣網友有感而發:「只要想起一生中做過的核酸,喉頭便長出了棉簽。」(鹿川鳥@豆瓣)
有學者認為,「疫情文學」除了調侃,確實有安撫人心,令疫情變得不那麼沉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仿寫作家筆下的名句也能為經典注入新鮮感,對於文學傳承來說是一種絕好的方式。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起什麼能仿寫的名言嗎?
原文鏈接: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14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