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報報道,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琼嘉崗地區發現了超大型鋰礦。
該鋰礦被認為「有望成為繼南疆白龍山、川西甲基卡之後的我國第三大鋰礦」,是「喜馬拉雅首例具有工業價值的偉晶岩鋰礦」。相關成果發表於《岩石學報》。
鋰礦,素有「白色石油」之稱,是一種極其稀有的白色輕金屬資源。目前,中國鋰資源75%依靠進口。隨着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鋰資源需求量急劇增加。
「琼嘉崗鋰礦具有良好的開採條件。」中科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秦克章研究員回應說,「鋰輝石顆粒較粗大,大約有10厘米至20厘米,屬於宜選礦石;礦區所在地交通便捷,已經通了鄉村水泥路;處于正地形,有利於開採;礦體裸露,無需深挖;遠離珠穆朗瑪峰核心自然保護區。」
不過,他表示,目前該鋰礦還處在初級「預查」階段,只是基本確定礦體分布範圍及有用元素類別與含量。一個礦從發現到開採,一般要經歷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其中預查是為了確定礦所在的位置和大致情況,普查是通過工程手段排除預查階段的不確定性,詳查是為了探明礦床的可利用性,勘探是為了確定具體的開採方案。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秦克章表示,科研人員還將豐富和完善高分異花崗岩稀有金屬成礦理論體系與找礦標誌,對鋰礦所在區域進一步開展科學考察研究及尋找新的含鋰偉晶岩,以確定琼嘉崗鋰礦及周邊能否形成一個更大的完整鋰礦带,從而為將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建設成為新的鋰鈹稀有金屬資源戰略接替基地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