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香港「掛名合租」亂象當整治
作者:熊貓哥哥   來源:識港網    2025-09-15 16:52
近日,香港媒體報導揭露了內地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出現大量為辦理「受養人簽證」而招募「假合租」「掛名租約」的資訊。發帖者要求將租約、水電帳單及厘印等檔以其姓名登記,承諾只付部分租金而不實際居住,以便作為在港居住證明申請簽證甚至日後申辦永居。消息引發輿論熱議,有線民指入境處多只審查檔、不會逐一實地核查,從而導致此類「名義合租」需求快速增長。

近日,香港媒體報導揭露了內地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出現大量為辦理「受養人簽證」而招募「假合租」「掛名租約」的資訊。發帖者要求將租約、水電帳單及厘印等檔以其姓名登記,承諾只付部分租金而不實際居住,以便作為在港居住證明申請簽證甚至日後申辦永居。消息引發輿論熱議,有線民指入境處多只審查檔、不會逐一實地核查,從而導致此類「名義合租」需求快速增長。

按入境事務處的受養人來港居留指引,申請人須就居住及生活安排提供合理證明,入境處會審查並有權按需要抽查或核實提交檔;若證實有人故意申報失實或遞交虛假資料,除了可被檢控(最高罰款及監禁),相關簽證或居留權亦可被取消並予遣返。官方亦表示會作突擊巡查並向發出相關檔機構查證。

然而,媒體報導顯示,不僅「小紅書」出現此類招募貼,其他平臺和二手市場亦有相關資訊及疑似「水電單黑市」的交易線索,法律界人士提醒,向入境處遞交並非真實情況的居住證明,可能構成虛假陳述,合租「掛名人」亦可能同案被追究串謀或協助。政府與公眾面臨的,不只是個別詐騙案,而是制度被「工具化」的系統性風險。

為何會出現這種亂象?其根源在於三方面:一是香港對人才及其家屬的吸引力強,居留與永居權具有長期利益;二是現行審查程式在實務上仍依賴書面證明(租約、水電單等)作為重要憑證,易被偽造或「掛名」濫用;三是住房與證件市場的供需失衡——高租金與流動性促使部分「名義合租」成為可交易的服務。媒體與立法會委員均呼籲入境處加強網上巡查與風險管理,並建議核對可疑申請的出入境紀錄與實地查核。

針對這一現象,宜採取「精准且可操作」的辦法應對。首先,入境處應提高核查的實質性門檻,除書面住址證明外,增加對銀行繳租流水、在港納稅記錄、子女就學/醫保記錄、工作單位出勤或薪酬證明等交叉證據的要求,以降低單一檔被偽造的風險。其次,應更廣泛運用大數據與跨部門協作,定期比對出入境紀錄與居住申報,針對高風險案件實施實地核查或家訪。再次,應強化平臺與仲介的責任,督促社交媒體與租賃平臺移除售賣或招募「掛名」服務的帖子,並對有組織的仲介鏈條予以打擊。最後,應公開案例與執法成果,提升震懾力,同時對無心誤行但配合糾正者給予教育與改正機會,避免一刀切影響真正來港的人才。

人才引進政策的初心是為香港注入長期競爭力,但任何制度若只憑書面憑證而忽視實質核查,便會被利益驅動的投機行為利用。既要守住制度的吸引力,也要修補制度的漏洞,以更全面的證據體系、更高效的跨部門協查與更有力的平臺監管,既保護真正合規來港的家庭,也切斷「掛名合租」這一灰色通道,維護移民與住房制度的公信力與公平性。

 

作者:熊貓哥哥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