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航空業持續復甦,今年一月機場客運量達到52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7.8%,所有旅客類別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為提升服務水平,香港機場管理局上月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新增三座候機樓,提供客車服務,方便旅客直達香港機場轉機。預計至今年三月,大灣區城市候機樓將增至30座。學者分析指出,候機樓有助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轉機,進一步提升客源。
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今年一月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交通數據,顯示飛機起降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7%,達33660架次,創下疫情後新高。其中,1月25日單日客運量更突破19.3萬人次,再創疫後新高,反映客運量已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涉中東紐澳歐貨運量大增
一月份機場客運量達528萬人次,按年飆升27.8%,日均客運量突破17萬人次。機管局指出,所有旅客類別均錄得雙位數增長,包括香港居民、訪客及轉機過境旅客,其中往返東南亞、中國內地及日本的航線需求最為強勁,顯示國際旅遊及商務往來持續復甦。
貨運方面,一月貨運量上升4.1%至39.4萬公噸,所有貨運類別均呈正增長,其中轉口貨運量增幅最顯著,達12.2%。主要貿易地區中,以往來中東、歐洲及澳大拉西亞的貨運量升幅最為明顯。
為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機管局於一月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新增三座候機樓,分別位於廣州賓館、佛山南海萬科廣場及台山昌大昌廣場,提供直達機場的客車及轎車服務。
香港國際機場作為亞洲主要航空樞紐,連接全球約200個目的地,一直以來是大灣區旅客出行的主要選擇之一。機管局企業發展副總監方瑞文表示,香港國際機場地理位置優越,擔當連繫中國內地至全球的雙門戶角色。機管局正積極拓展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候機樓數目,預計至今年三月將增至30座,旨在讓旅客更便捷地通過香港國際機場的廣闊航空網絡,往來大灣區與海外航點,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候機樓提供便捷交通配套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指出,隨着三跑道系統啟用,客運量已大幅提升,但仍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日均17萬人次的水平,原因包括歐美旅客因地緣政治等因素減少來港。然而,隨着航班持續恢復及其他旅客的補充,預計日均客運量可望於下半年達到20萬人次,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對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增設候機樓並提供客車服務直達香港機場,羅祥國解釋,現時廣州和深圳的機場往返歐美的航線仍少於香港。例如,廣州每日僅有一班航班前往倫敦,而香港則有多達六班。因此,候機樓的作用在於吸引更多往返歐美的乘客。他強調:「候機樓甚至可以提供餐飲服務,但這些只是『配菜』。對旅客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更快、更方便的交通配套。客車服務必須避免塞車,往來候機樓與機場的時間越短越好!」
便捷服務|候機樓網絡 提升港機場競爭力
「廣州賓館城市候機樓,設有電子顯示屏與香港國際機場系統實時連接,當天的系列航班信息一目了然。」廣州居民吳麗清表示,候機樓提供即時或目標航班信息,手持護照即可用自助機,提前辦理值機手續、選擇航班座位,現場打印登機牌,即可從廣州乘車,直達香港機場登機。
據悉,目前從廣州賓館城市候機樓出發的直通跨境巴士,平均不到一小時一班,每日達18班次;返程平均每半小時一班,每日可高達32班至33班。
在「華僑之鄉」江門台山,香港國際機場台山昌大昌廣場城市候機樓,自今年一月下旬啟用以來,亦為當地居民、商務旅客及海外僑胞提供更加便捷的城市航空服務。
目前該候機樓從台山至香港機場,班車服務每日七班,返程每日八班。香港國際機場南海萬科廣場城市候機樓的跨境巴士,為旅客提供三小時的快速直達服務,每日往返香港機場22班,節假日不定時加班,受到周邊市民及香港市民、海外遊客等歡迎,灣區布局的城市候機樓網絡,已成為香港機場拓展灣區業務、推動灣區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之一。
另外,從國外飛抵香港機場的旅客,也可以透過「經珠港飛」通關模式,由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口岸再辦理入境手續,直接免去香港出入境查驗環節,讓旅客通關更為順暢。「經珠港飛」實施兩年多來,已服務旅客突破4.6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