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專家設計護航椅 助航天員「回家」
作者: 金文博   來源:文匯報    2022-10-19 10:58

【識港網訊】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圖為工作人員「抬走」航天員。資料圖片

國家今年首次開放在港選拔載荷專家參與空間實驗,掀起了新一輪航天熱潮。其實香港的科研人員在更早的時間已有份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其中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助理教授秦萊茵,先後為「神舟十號」至「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設計出三代「中國神舟太空飛船護航椅」,作為航天員完成航天任務返回地球時的專用移送椅,透過全身承托航天員,幫助他們重新適應地球重力。相關項目將於本周六開始在科學園舉行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中展示介紹。

秦萊茵昨日在傳媒預覽中介紹,護航椅是航天員在結束太空飛行任務時,降落地球後使用的關鍵工具之一,它可以全身承托航天員,讓他們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並為他們失重的肌肉、骨骼系統狀態提供即時支援。

左起:于媛媛、秦萊茵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助航天員重新適應地球重力

作為第一代護航椅的首席設計員,秦萊茵表示,從「神十」起已與中國航天員中心合作設計第一代護航椅,「神舟十一號」、「神舟十二號」用的是第二代,而用於「神舟十三號」的第三代護航椅更是收集多年的經驗和回饋,從人體工學、物料工程及美學方面作出更多優化,務求做到省力、舒適、便攜和具儀式感這四大目標。

「神椅」三代模型秦萊茵設計的三代航天員護航椅模型。右為最新的第三代,左為第二代,中為第一代。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她表示,第三代護航椅的設計是從去年12月初啟動,今年1月做出了第一輪設計方案,這次考慮到航天員從着陸場的專車以至在飛往北京的專機裏都是坐在護航椅上,時間比較長,因此在椅背的設計上增加了4檔多角度可調節功能,最多可向後傾約135度,以配合航天員不同的需要;同時,也應中國航天員中心要求,將護航椅的闊度收窄在60厘米內,以方便在專車和專機之間移送。

第三代更護頸 加扶手易抬走

她說,第三代護航椅主要採用了鋁合金和碳纖維兩種材料製造,重量約46公斤,比起第二代更輕便,並選用了科技皮料作為面料,感覺像飛機座椅,讓航天員有VIP的感覺。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圖為工作人員「抬走」航天員。資料圖片

她特別提到,第三代護航椅在設計上更注重航天員身體的感覺,加上考慮到航天員長時間在太空執行任務會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所以特意在頸部位置做了支撐,承托航天員頭部和頭盔的重量,保護他們的頸部,同時又在頭枕上面做了特別設計,使航天員的頭盔不會被卡住。

秦萊茵指第一代護航椅連人工和材料的造價約為兩萬元人民幣,它雖然符合了航天局規定的能摺疊、輕便手提,在太空人降落的地方可快速打開等要求,但無論外形或舒適度都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設計,而且沒有太多考慮太空人的着裝,工作人員更要以背帶連人帶椅背起航天員移送,在技術上有所局限。

因此,她在後來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護航椅中的手抬位置進行了改良,設計了固定的扶手以配合工作人員抬起航天員,使得過程更加穩定、安全,而且工作人員也沒有那麼辛苦。

她表示,自設計第一代護航椅以來,都有收集航天員的意見並加以改良,未來將研究在護航椅上加裝感應器,以自動探測並收集航天員的舒適度等數據,希望可以精益求精。

新藥新注射器 微重下護骨

除了「中國神舟太空飛船護航椅」,浸大也將會在「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中展示其他兩項與航天相關的創新發明,分別是一款名為「Apc001」,用作對抗因太空探索微重力引起骨質流失的新藥,以及可用於太空微重力環境的創新太空應用注射器。

Apc001及太空應用注射器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因失重引起的骨質流失和頸動脈僵硬度增加是航天員長期太空飛行中面臨的問題,已上市的硬骨抑素單抗藥物雖然能夠促進骨骼形成,但同時由於其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會造成嚴重的心血管風險。對此,浸大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于媛媛介紹指,其團隊研究結合了浸大在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研究成果,發現靶向硬骨抑素loop3結構域的核酸適配子藥物「Apc001」,可對抗由失重引起的骨質流失,同時又不增加頸動脈僵硬度,對心血管健康不會構成風險,團隊研究將為中國2030年的探月計劃提供適配子藥物,保障航天員的健康。此外,「Apc001」亦可用於治療俗稱「玻璃骨」的罕見遺傳性成骨不全症,並在2019年成為中國首個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孤兒藥認定資格的適配子藥物。

另外,浸大視覺藝術學院助理教授秦萊茵與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張戈團隊合作,設計出一款可在太空應用的注射器,其採用無針孔的皮下注射方式,可以增加安全性和減少太空垃圾,在配合對抗骨質流失的適配子藥物「Apc001」,將可以保護航天員在微重力環境中免受骨骼損傷。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