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莊子》哲學|活在當下 接受無常
來源:橙新闻    2022-05-19 09:37
放下尺子,不是放下努力,而是不用尺子去量別人,分出個高低貴賤,而只是隨緣,接受不同,這樣才能保持互相的理解和尊重,你的尺子才不會傷害到別人。

【識港網訊】每個人每天都穿梭在別人的評價中,每時每刻。這尺子掌握在別人那裏,是社會的平均狀態,是社會約定俗成而很少有人能突破的。我們自己心中也有把尺子,互相量,互相評頭論足,甚至針鋒相對。

我在北京的798藝術區看過一個影像展,故事說的是一個女孩有一隻手有六個手指頭,她媽媽希望她做手術切掉那個多餘的,她爸爸則尊重女孩的意思,不想讓她切掉。本來這女孩沒覺得有什麼,她爸爸媽媽卻為了這個天天吵架,女孩最後精神有了問題,自己把那個多餘的手指頭切了下來。這個作品還展示了一個塑膠的假手指頭,特別觸目驚心。這一家人可能不知道莊子有一篇叫《駢拇》,說的就是多長了手指頭的人,莊子覺得這個很自然,為什麼要被所謂的正常人的尺子來量呢?所謂正常,不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更合理,而只是因為他們是大多數。

首先自己得逃出別人的尺子,定得住。就是我們《逍遙遊》中說的:「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知道什麼是內在的,什麼是外在的。要知道生命的尊貴不是因為你的長相,不是因為你擁有什麼,不是因為你有什麼才能,而是因為這就是你,你這個生命本身值得尊重,值得愛。這也是一位心理諮詢師曾經跟我說過的話。這是個沒學過道家,卻懂道家的人。我們要先自己逃出別人的尺子,過自己心理這一關。無論我們天生是什麼樣,後天活成了什麼樣,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是個生命就應該被尊重和被愛,而不是因為你符合了別人的尺子。我們既要超越別人的尺子,也要放下自己量人的尺子。我們往往感覺到的是別人在量我們,其實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也在量別人,只是不容易察覺。我們對別人帶來的不舒服很敏感、很在意,對自己量別人的時候給人帶來的苦惱卻很難感受到。

為什麼在擇偶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對方的很多方面,你選擇什麼樣的人,就代表你心中的尺子是什麼,這個是最真實的。你在意對方有沒有房,有沒有車,那你量人的尺子就是錢,就是物質,這沒什麼不對,但要承認這是你的尺子;你在意對方的長相和身高,那你量人的尺子就是外貌;你在意對方的學歷,那你量人的尺子就是學歷;你在意對方的才華,那你量人的尺子就是才華。認識自己,這個最重要。否則,你找來找去,發現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因為你逃避真實的自己。

人接受別人很難,接受自己更難。越是真實的我們越會逃避,我們避開自己的缺點,逃避自己的軟弱,逃避自己的無知,逃避自己的虛榮,就是自己給自己設限,最後得到不是自己想要的。當我們完全了解自己的尺子,並且觀照它,放下它時,才能有力量避開別人的尺子。因為你認識自己了,就有定見了。放下尺子,不是放下努力,而是不用尺子去量別人,分出個高低貴賤,而只是隨緣,接受不同,這樣才能保持互相的理解和尊重,你的尺子才不會傷害到別人。

莊子還講了一個麗姬的故事。麗姬是麗戎國艾地守疆人的女兒,麗戎國戰敗了,晉獻公得到了她。她離開麗戎去晉國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的。後來到了晉王的住所,與晉王躺在舒適的床上,一起吃着美味佳餚,她後悔地說:「當年我哭什麼哭呀?」

這個女孩子哭,是因為擔心到晉國過不好,到了發現享受的是榮華富貴。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人生的境遇就是這樣變化莫測。我們的情感與情緒卻很容易產生波動,當時要死要活的,之後會覺得很可笑。這個現象很有意思。當下發生的事,我們總是當時產生情緒,不會想太遠,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人就在各種情緒的起伏中受盡煎熬。聯繫我們之前講的,從長遠看一看,對不可測的未來沒有必要投入恐懼,要抱着未來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安住當下的心。因為當下決定未來,把所有的努力放在當下,未來是在一個個當下中得到確定。麗姬很幸運,她不用努力,得到了大王的寵愛,回首過去,覺得那時候的悲傷是多餘的。如果可以,很多現在的自己都願意返回去,安慰過去的那個自己。

莊子要講的意思遠不止如此,他在故事的最後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齊物論》)我怎麼知道死去的人不後悔他曾那樣戀生呢?原來他講麗姬是為了講生死。我們活着的時候,索求太多,想要的太多,對得失太過重視,沒有隨遇而安、隨緣而樂的心,誰知道死的時候不會後悔這樣活呢?

莊子假定死了以後很舒服的話,會很後悔活着時的恐懼。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拼搏的一生不會後悔,還是超然的一生不會後悔?莊子覺得人生不是因為你拼搏了就會得到想要的,相反,你越是抓得緊,越是得不到,心情越會更糟。早知道今後人生會更好,人就不會為今天對未來的擔憂而哭泣;早知道人生就是個越走越少的路程,就不用走得那麼辛苦。莊子要說的是,生時沒有必要貪婪,否則死的時候會後悔沒有超然、開心地活過。

人生處處都是無常,但我們意識到無常卻常常很晚,接受無常也很難。在莊子眼中,一切都有陰陽,當我們在低谷時,要想到朝三暮四的故事,「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從整個人生來看的話,這一時的得失沒那麼重要。得不狂喜,失不沮喪。生活的意義不是在情緒上,而恰恰在情緒的自我控制上,生活本身才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千萬不要為了未來更好而犧牲現在,未來未必是你想的那樣,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每一個當下才是生活的本質。你早年好,中晚年未必好;早年差,中晚年未必差。

無常就是所有事情的發生不會提前告訴你,它就這樣發生了,沒有人會給你理由,給你解釋。所以,莊子對生的各種名利的不執着,不是享樂主義,不是無所事事,更不是消極,相反,其實是時時都有準備,面對無常。《周易》認為,變化是唯一的不變,變化就是無常。小的變化我們容易接受,大的變故我們措手不及。

無常有兩種,一種是你付出了很多,還是失去了,類似一份感情的結束;另一種是你完全沒有準備,就發生了,類似意外事故。這個會讓人瞬間體會到無常。所以,佛教說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這些都是無常,沒有認識無常,沒有修煉你的心去接受無常,所以就會覺得苦。真的勘破了無常,就能離苦得樂。這不是無情,不是冷漠,而是無論付諸什麼樣的情感與情緒,都擋不住無常的腳步,順其自然就好了。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