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朱增光做客深圳圖書館,暢談詩意與詩歌
作者:黃鳳鳴   來源:香港商報    2025-10-24 11:21
2025年10月19日下午,深圳圖書館南書房內詩思涌動。深圳詩人朱增光攜新書《一朵雲遇到另一朵雲》做客「深讀沙龍」。

2025年10月19日下午,深圳圖書館南書房內詩思涌動。深圳詩人朱增光攜新書《一朵雲遇到另一朵雲》做客「深讀沙龍」,以「都市心靈的詩意解藥」為題,與現場讀者展開了一場跨越古今、融通文理的詩意對話。從校園詩社到都市創作,從詩心詩脈到科學想象,他以詩為舟,載領聽眾駛向心靈與智慧的詩歌海洋。

活動伊始,十位讀者依次登台,深情朗誦朱增光的詩作。從「人群漆黑如夜/唯有你閃亮如星」的孤獨守望,到「雲在天空寫下長詩/大地是最後一行」的自然哲思,朗誦者或低沉或激昂的詮釋,讓詩句中的光影與溫度躍然眼前。有一位參與朗誦的台灣讀者表示,讀余光中、鄭愁予的詩,總覺得詩歌是「離散者的鄉愁」,今天讀朱增光的詩,卻讀到了「扎根者的溫柔」。好的詩歌從不區分簡體繁體,是能夠跨越海峽,穿越年代,擊中那些心懷詩意的人。

分享會上,作為從深圳成長起來的詩人,朱增光深情回憶了他在深大創辦詩社,以及在深大和南科大寫詩的心路歷程。從第一本詩集《時間的褶皺》到第二本詩集《一朵雲遇到了另一朵雲》,回望這十七年寫詩的日子,他坦言,詩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底色,是一種真正的熱愛,不需要堅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像呼吸一樣。

「我們的相遇/是一朵雲遇到了/另一朵」,這句詩作為朱增光流傳最廣的一句,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當被問及詩歌與商業的關係時,朱增光表示,詩歌不能只是存在於神壇和書閣之上,而是應該走向街頭,走進生活,詩人也不要故步自封、顧影自憐,而是應該以開放的心態,與商業共舞。他說,「我們的相遇是一朵雲遇到了另一朵」這句詩的傳播和應用,實踐印證了詩歌的「入世價值」,詩歌正以多元形態融入當代生活,當詩句成為景區導覽詞、產品文案或市集標語,它不僅沒有貶值,反而以更鮮活的方式觸達大眾,進而讓詩歌在傳播中,與更多人與詩意相逢。

在互動環節,他以「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為引,解讀現代詩與古典詩歌的傳承關係。他用「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對比自己「看山時我就是山」,指出二者雖語言迥異,卻有着同樣的心境,詩心始終是穿越時空的螢火。

面對「AI能否取代詩人」的提問,朱增光笑答:「AI可以取代基礎的腦力勞動,但無法複製人類因孤獨、痛苦或愛而顫抖的詩心。這種『非功利性』的想象力,永遠是人類的專利。」

分享會尾聲,他以「做心懷詩意的人,在遍地泥濘的生活里選擇漫步雲端」作結。「我們不一定要寫詩,但可以讀詩,用詩歌的想象之美去抵抗生活的庸常」,朱增光如是說。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