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進行DNA 調查研究顯示,本港餐廳近9成鰻魚食品屬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當中近一半收集樣本是極度瀕危的歐洲鰻鱺,反映本港鰻魚供應鏈中有機會牽涉走私活動。
WWF于去年5至6月隨機抽選80間持牌壽司餐店的鰻魚產品,當中包括鰻魚柳和壽司,並委託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David Baker的鑑識保育實驗室進行DNA測試。
DNA測試顯示,其中36個樣本是極度瀕危歐洲鰻魚、29個樣本和5個樣本分別為美洲鰻魚和日本鰻魚,兩者均為瀕臨滅絕品種。結果反映市面上一半鰻魚銷售有機會涉及非法貿易,情況令人擔憂。
WWF建議商舖應停止售賣瀕危鰻魚,改善採購政策。指業界有責任確保供應的食品為合法來源,並建議港府必須加強商品編碼系統,以收集有關鰻魚貿易的準確數據。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動物保育經理陳悅珊表示,香港貨物協調制度貨物分類編號過於籠統,只顯示產品為鰻魚,但無法分辨其品種和生命周期,令研究人員難以進行詳細鰻魚產品貿易分析及監察。她指,詳盡協制編號能提供重要資訊,收集數據以分析鰻魚貿易合法性、可追溯性及可持續性。
宣揚可持續鰻魚理念的Sustainable Eel Group指,香港是鰻魚走私的主要樞紐,因每年在香港機場和邊境緝獲的歐洲鰻魚有上升趨勢 ,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116公斤和206公斤,2019年更達到25.3噸。建議港府必須在執法、檢控及調查等撥備更多資源,打擊非法野生生物貿易。
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育總監 David Olson表示,香港作為野生生物貿易樞紐,在阻截走私路線及打擊金融犯罪網絡中扮演關鍵角色。WWF促請港府將非法野生生物貿易及其有關罪行列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附表一,遏止跨國犯罪集團利用香港走私鰻魚及其他瀕危野生生物。
原文鏈接:https://www.hkcd.com/content/2021-05/20/content_126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