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5月18日是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日前公佈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國際博協邀請全球博物館在共同創造價值、新型業務模式及具有革新性的解決方案方面進行構想,分享新的實踐經驗,以應對將來社會、經濟及環境領域所面臨的挑戰。
從2020年到2021年,持續一年多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全球各大博物館也曾被迫閉門謝客,有的至今仍未開放。而在中國,博物館在文旅事業和產業的複蘇中則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館在“恢復與重塑”著中國的文旅產業,成為產業增長的引擎。
在深圳,不少博物館成為“網紅”。其中,深圳博物館在今年春節、五一期間,預約參觀人數爆滿。成立不久的南山博物館更策劃了“耀世遺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寶展”“拉斐爾與古典準則——意大利聖路加國家美術學院珍品大展”等重量級展覽,在市民心中極具分量。
一支雪糕引發的文創Battle
今年五一小長假,全國各地博物館的文創雪糕亮了,不僅頻登熱搜,更引發了一輪全國各大博物館文創雪糕大Battle。
四川省的三星堆博物館成為近期熱門“打卡”點。三星堆文創館推出了300多種文創產品,五一當天上新1200多支“青銅面具”冰激凌,一上午便被遊客一搶而空。
故宮的脊獸雪糕、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大殿雪糕和神獸雪糕在坊間早已廣為流傳,甘肅敦煌的月牙泉、莫高窟等標誌性建築雪糕都加入到PK當中。除了雪糕,湖北省博物館別出心裁,推出了越王勾踐慕斯、編鐘巧克力、弋射蛋糕卷、虎座鳥架鼓提拉米蘇、鹿角立鶴紅絲絨蛋糕等文物版甜點。
深圳博物館館長葉楊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博物館熱”日益升溫,豐富的活動和各種文化體驗異彩紛呈,走進博物館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休閒方式。
中國文博人創新與付出
“博物館熱”的背後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支持,也是中國文博人的創新與付出。據悉,自2008年《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下發後,全國近九成的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深圳博物館在國內博物館中率先實現免費開放。這項惠民政策滿足了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更推動了當代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全面發展。深圳市民張先生說,早年位於同心路的深圳博物館不僅收門票費,展覽也不多,基本都是外地旅行團的定點線路,深圳市民很少去參觀。這種情況在深博免費對外開放以及位於市民中心東側的深圳博物館新館開幕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博物館不再用沉悶的陳列而是更加生動的展現形式,讓民眾感受到它的別樣之美,讓民眾逛博物館變為生活的日常。深圳博物館教育推廣部的劉琨表示,如今深博在展覽策劃之處就高度重視互動性,不僅會在展程設計上突出沉浸感,更會配套一系列講座、講解、考古小作坊等活動,真正做到“讓文物活起來”。
文博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到綜藝《國家寶藏》《典籍裡的中國》,近兩年,文博類節目迎來大爆發,不僅將“博物館熱”“文博熱”從線上帶到了線下,並成為一種現象級文化。
參觀博物館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甚至帶動了旅遊熱潮;而在文化業界,“博物館+文創+互聯網+技術”的浪潮也不斷湧現。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個網紅博物館不斷點燃公眾參與的熱情,日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金色名片”。
文博事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葉楊認為,如何在內容上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現代元素,做好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人才儲備上,如何與學校教育聯動,培養展覽策劃、文化傳播、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營銷上,如何鎖定目標受眾,抓住特定群體,讓觀者留下美妙可回味的心靈感受……需要社會力量更多元、更深入的參與和探索。
原文鏈接: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5/14/content_24212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