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120家資本入局 誰成就了最“牛”春節檔
作者:楊瑩瑩   來源:新華社    2021-03-19 13:23
2021春節檔不僅電影十分火爆,電影背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也備受關注。隨著電影市場不斷成熟,電影的商業屬性被不斷放大,票房成為衡量電影的重要維度,而窺見有利可圖的資本不斷進入電影行業,影響著電影生産、發行、放映等環節,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識港網訊】2021春節檔不僅電影十分火爆,電影背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也備受關注。隨著電影市場不斷成熟,電影的商業屬性被不斷放大,票房成為衡量電影的重要維度,而窺見有利可圖的資本不斷進入電影行業,影響著電影生産、發行、放映等環節,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如今,資本大量涌入電影市場已是常態,以春節檔為例,今年春節檔7部影片背後入局的公司數量約為120家,去年6部影片共匯集98家,前年則是8部影片吸納124家(據燈塔數據)。今年春節檔中《人潮洶涌》以26家出品方成為參與公司最多的影片,其次是《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各自出品方均為24家,同時《刺殺小説家》《熊出沒·狂野大陸》背後的出品方為16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出品方結構組成最為簡單,也達到5家(據燈塔數據)。

電影行業是一個不可控性極高的行業,同檔期電影競爭帶來的不確定性極大地增加了資本獲利的風險,多家出品方共同“下場”一方面是為了“分得一杯羹”,另一方也是合理分攤風險的共識。目前影片背後出品方的架構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模式,基本是由“業內頭部公司(民營與國企)+互聯網影業+發行公司+創作者公司+院線影管公司+營銷合作公司/投資類公司”這樣公式組成。

除多家公司聯合出品外,發行方的介入增加了風險分攤的方式,也重新洗牌了電影利益的分割。比如,今年春節檔“笑到最後”的影片《你好,李煥英》採用的是保底發行的模式。所謂保底發行,是如今影視行業一種常用的發行模式。在該模式下,出品方可以有效分攤票房不確定性風險,發行方則是押注影片能否成為爆款。據了解,保底發行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發行方直接買斷,出品方獲得穩定收益,而所有超額票房或虧損均由發行方承擔;另一種則是建立在保底票房的基礎上,高出的票房由出品方和發行方按一定比例階梯分賬,票房越高,發行方分得越多。

在這一模式下,《你好,李煥英》的最大出品方北京文化並未成為最大獲利者,原因就在于影片上映前,北京文化將該片絕大部分的權益比例轉讓給了聯合出品方,自己所佔比例並不多。而參與此片保底發行的上海儒意與貓眼娛樂,將獲得超額票房中絕大部分收益,成為該片真正的贏家。

資本的介入促進了電影産業的發展,同時電影成為“爆款”的可能性也加大了資本過度介入的野心,電影所承擔的教育、移情的功能被壓榨,電影的藝術探索被削弱,代替的是日益商品化、娛樂化的表達,尤其是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的所剩無幾,而這些大量的商業化電影也“洗禮”著觀眾的審美。

資本趨利,電影重藝,電影與資本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二者的融合也不能説是完全糟糕的,近年來,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出現,其中IP模式就是資本融合電影的典型,《唐人街探案》係列就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唐人街探案》從第一部到第三部,背後出品方由7家,增加到17家,再到24家,數字翻了3倍,其中資本與電影各取所需,達到了相對平衡的狀態。接下來北京文化重磅打造的《封神》係列作為電影工業化探索的力作也在等待市場檢驗。

資本與電影如何共贏,電影在創作者、出品方、發行方、影院、觀眾等多方博弈中何去何從,仍是一個需要深思的課題。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ent/2021-03/18/c_1127224127.htm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