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精神頂梁柱:鳳凰傳奇郭麗英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3-16 12:16
在一些人眼中,這是一個避而不談的話題,或是一個悲傷的想像。而看過鳳凰涅槃藝術團演出的人會知道,舞台上的他們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歌舞、朗誦、器樂演奏、模特走秀……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帶著藏不住的精氣神。但觀眾們也常會落淚,因為大家都清楚,走出命運的痛之吻,會有多難。

【識港網訊】

郭麗英(中)與鳳凰涅槃藝術團團員在匯演後合影。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少昆 攝

開欄的話

近日,市文明委印發《關於開展向郭麗英同誌及鳳凰涅槃藝術團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體市民以郭麗英同誌及鳳凰涅槃藝術團為楷模,努力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良好社會風氣。深圳特區報今起推出“鳳凰涅槃 向陽而生”專欄,激勵市民群眾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敬請垂注。

得了癌症,人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一些人眼中,這是一個避而不談的話題,或是一個悲傷的想像。而看過鳳凰涅槃藝術團演出的人會知道,舞台上的他們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歌舞、朗誦、器樂演奏、模特走秀……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帶著藏不住的精氣神。但觀眾們也常會落淚,因為大家都清楚,走出命運的痛之吻,會有多難。

●掙脫死神的預言,今年是她“賺到”的第20年

在鳳凰涅槃藝術團中,郭麗英是頂樑柱一般的存在。無論是病情還是心情出了問題,大家總是習慣先找“郭團”、“郭姐”、“郭媽媽”說說。

今年66歲的郭麗英看上去精神很好,蓬鬆的捲發總是規整地攏在腦後,說起話來快人快語,眼神真誠而有力。誰能想到,2001年,在她離開故鄉哈爾濱來到深圳的第3年,就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只有半年或一年的生存期”,郭麗英說,她自己也差一點就敗給了診斷書。

在家人的鼓勵與關心下,郭麗英積極配合治療,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是她成功抗癌的第20個年頭。

“我已經賺了!”在那些與生命爭分奪秒的日子裡,郭麗英時常這樣勸說自己再拼一把,扛過身體的病痛,扛過成立藝術團的種種艱辛。 2020年10月14日,郭麗英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身份,參加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我感到非常振奮,在崇德向善的社會中,我實現了自己的追求!”

藝術團成立九年來,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港澳台和東南亞,走在全國腫瘤藝術團體的最前列。 “從抱團取暖、搏擊病魔,到鼓勵病友自立自強、感恩社會,再到告誡世人關注健康、珍惜生命”,郭麗英將藝術團發展的點點滴滴總結為3個階段,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名字——好人叢飛。

●叢飛離開的那些日子,她讓病友們有了一個家

2006年,郭麗英與“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愛心大使”叢飛代表深圳,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首屆癌症康復者文藝匯演”。那一次,他們不僅贏得了掌聲,也堅定了用藝術感召更多病友的信念與底氣。

郭麗英擅長小提琴演奏,生病後,因為藥物治療影響了身體機能,手指無法順利打開,即便是摁弦、揉指等基本的演奏技巧都十分吃力。即便如此,積極走出內心陰霾的她恢復基礎訓練,並經常參加深圳市的各種文藝演出,特別是慰問癌症病友的演出,由此結識了很多同樣命運的朋友。也因藝術,郭麗英認識了同樣身患癌症的青年歌手叢飛。

領教過癌症的凶險,也直面過鮮花與掌聲,二人因相似的經歷而結緣至深,他們是抗癌戰友,亦親如姐弟。在北京那場匯演大獲成功的晚上,叢飛在返回住處的路上對郭麗英說:“大姐,我好累啊,我給你唱首歌吧……”回想起當時,郭麗英不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只覺得心底湧起陣陣酸楚。

“郭大姐,咱倆是老鄉,等我病好了,我們在深圳組建一個癌症病友藝術團。”在返回深圳的飛機上,叢飛向郭麗英許下了一個美好的約定。郭麗英答應了。誰知,103天后,叢飛被無情的癌魔奪走了生命,離開了他深愛的公益慈善事業,那次演出成為了叢飛的人生絕唱。

得知噩耗,郭麗英在悲痛中默默承諾:“再苦再難,只要自己還活著,就一定把這個藝術團辦起來!”

為了兌現當初的承諾,在叢飛離開後的日子裡,年近六旬的郭麗英抖擻起精神,為了藝術團的成立四處奔走。與叢飛的一個約定,漸漸地變成一種信念、一番堅持。終於,命運向她敞開了懷抱。在深圳市政府、企事業單位、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之下,歷經6年努力,取名為“鳳凰涅槃”的藝術團於2012年正式註冊成立,寓意“浴火重生”,表達了團員們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信心和對藝術的追求。

“叢飛的遺願,我已經完成了。就算有一天我走了,病友們也有了一個家,這個家就是鳳凰涅槃藝術團。”郭麗英動情地說。

●成團不易,信念因堅持而倍顯珍貴

多年來,鳳凰涅槃藝術團走進醫院慰問演出,總有病友含著熱淚,穿過層層人群來到舞台擁抱他們;他們走進看守所面對7000餘名青少年在押人員宣教演出,有人邊看邊流淚,並在觀演後寫下悔過書,甚至交代了遲遲不肯開口的案情;對於健康觀眾來說,更是幡然醒悟健康的珍貴,意識到早癌篩查的重要……

民間藝術團體那麼多,為什麼鳳凰涅槃藝術團的演出總是感人至深,令人淚水漣漣?

“我們確實是一個特別的群體,但我們也確實都是普通人,不敢與那些專業的藝術團相比,就是用真誠和愛在歌唱生命。”郭麗英說。然而,她的家人和團員們知道,這個全部由癌症康復者組成,所有演出都堅持公益的鳳凰涅槃藝術團,成立不易、組織不易、維持更加不易,藝術團的存在也因此而格外珍貴。

藝術團成立初期,資金困難成了一道難關。遇到經費透支的情況,郭麗英總是個人墊付,最多的一次曾墊付8萬多元。 2013年年初,在深圳市婦聯的牽頭幫助下,深圳本土兩家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許立方等捐助資金,幫助藝術團邁出了最初的步伐。此後,又有多家企業,以及市宣傳文化基金、羅湖區文體局等提供資金幫助,為藝術團逐步走上正軌奠定了基礎。每提到此處,郭麗英都淚眼汪汪。

要知道,這支撐著藝術團日常排練和演出的筆筆經費,都是她一次次為團裡爭取而來的,“有時努力了半個月,也一事無成,但如果坐在家裡等靠要,天上更不會掉餡餅!”

有人曾“勸導”郭麗英,“拿到經費了就不要那麼辛苦,大家拿著這些錢,演出之餘聚聚餐,生病已經很辛苦了,可以過一點’好日子’。”她卻堅持專款專用,將費用全部投入藝術團的演出和運轉中,藝術團也從未發過工作補貼,未購置辦公電腦和影像設備,未聘用專職工作人員。藝術團有需要,郭麗英就用自家的電腦辦公,自家的車拉物料,自家的房間當庫房,當然,她的愛人和孩子,也自然成了團裡的“義工”,跟著忙個不停。為了節省開支,藝術團排練的交通、午餐費用團員個人承擔,撰稿策劃自己寫,劇務道具自己做,甚至舞檯燈光都由團員來完成。

2014年,聽說有家藝術團解體,她帶領幾名團員,挑揀回來200多件演出服,忙到凌晨。第二天又親自送洗消毒,拿回自家樓頂晾曬,再聯繫愛心單位保管,全家人忙活了好幾天。

即便藝術團越來越壯大,郭麗英也總要親力親為,早出晚歸,時常在公交車上睡過站。為此,身為主任醫師的愛人沒少跟她生氣。朋友勸她:“你起早貪黑、撇家舍業的,這麼做是何苦呢?那些癌症病人護理有家人,治病有醫院!你自己也是病人吶!”郭麗英答道:“我知道他們的痛苦。我們就是要告訴癌友和世人,癌症不等於死亡!”

●大愛無需多言,“你來,看看我們”

郭麗英說,她能克服的困難有很多,但人員,卻是這個藝術團體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雖說我們是一個癌症康復者藝術團,但成立以來,已經先後有十餘名團友癌症復發去世,有些團友至今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

郭麗英的愛人劉秀夫醫生說:“人們總是談癌色變,臨床上用治愈率來衡量治療效率,而對癌症卻用生存期來表示,可見其凶險。”他深知老伴操持的這個藝術團有多脆弱——這不是來自心理的怯懦,而是病魔的襲擾。

“她當過醫生,知道看病的辛苦;她又是病人,懂得患病的痛苦。”劉秀夫說。工作原因,他知道患癌症的頭幾年內心最痛苦,治療也最關鍵。因為經常複診和職業的關係,郭麗英十分了解深圳這個新興城市在防癌、治癌方面的特點,她不僅把自己的抗癌經歷和資源介紹給病友,幫他們建立自信,還鼓勵大家自強不息,回報社會。在成員們心中郭麗英很有威信。

再堅強的人,內心也會有脆弱的時刻。每談及此,郭麗英難免情緒低落:“是的,我好想找個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可是不行啊,我沒那時間!稍一鬆懈,這個團就散了。”

是啊,正如郭麗英所說:“這個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團隊,地獄都走過一回,還怕什麼?”每每去醫院慰問演出,遇到聞聲而來的病友的詢問,郭麗英總是熱情地握住他們的手,告訴對方:“如果你喜歡,等做完了放療、化療,就來找我們,看看我們大家是什麼樣的狀態,你就懂了。”就這樣,藝術團從成立之初的7個人,發展到140多人的規模,他們中既有已過耄耋之年的老者,也有80、90後的年輕人。多年來,藝術團舉辦各類社會公益活動300餘場,《生命之歌》大型公益專場演出19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好評,而郭麗英與鳳凰涅槃藝術團的故事,還在繼續。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3/16/node_A01.html#content_1001883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