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轟轟烈烈的春節檔結束後,中國影史票房總排名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截至3月7日,賈玲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已憑借50.9億元的票房榮登中國影史總票房亞軍,僅次于《戰狼2》。另一部2021年春節檔影片《唐人街探案3》則成為榜單第五名。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數據,國産片影史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依次為《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3》《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我和我的祖國》《八佰》。網友發現,在新出爐的國産片十強票房榜中,有八部都出自跨界導演。
票房十強只有管虎是科班
除去由七位導演集體創作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國産片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只有《八佰》的導演管虎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畢業生,屬于科班出身,而其他八部影片的導演都屬于跨界導演,他們有的由演員轉型當導演,有的在片場浸淫數年,有的甚至全靠“自學成才”。
排名第一的《戰狼2》導演吳京,從小習武,畢業學校是北京體育大學。1995年主演功夫喜劇片《功夫小子闖情關》後,他憑借《太極宗師》《小李飛刀》等多部影視作品成為觀眾熟知的功夫小生。2008年,吳京開始轉型做導演,擁有多年功夫演員經歷的他自然把題材放在動作片上,《狼牙》《戰狼》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然後就有了2017年橫空出世的現象級作品《戰狼2》。該片56.9億元的超高票房不僅至今高居中國影史第一名,吳京也開拓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軍事動作片類型,完成了從功夫小生到國民硬漢的華麗轉身。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大學上的是華西醫科大學,因為從小喜歡動畫,畢業時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餃子一開始做動畫全靠自己琢磨,片長16分鐘的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做了三年零八個月,後面那部讓他一鳴驚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則花了五年時間,光是劇本就改了66版。
《你好,李煥英》的導演賈玲就更不用説了,在當導演之前是觀眾喜歡的相聲演員。賈玲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相聲表演專業,師從馮鞏。
在拍出《流浪地球》前,郭帆也有一段曲折的從業經歷。雖然他從小就有一個電影導演夢,但高考沒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最後只能去海南大學讀法律。畢業後的郭帆還是放不下電影夢,于是選擇“曲線從影”,先在電視圈拼出一定名氣,然後才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管理係的研究生。
《唐人街探案3》的導演陳思誠,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先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員,然後再轉型當導演。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更是從香港電影片場摸爬滾打出來的勵志人物。他從1984年開始在片場工作,當助理、當副導演,一邊幹活一邊學習,直到1997年才擁有第一次當導演的機會。
《美人魚》導演周星馳的奮鬥故事更是為觀眾所熟知。他一開始只是劇組跑龍套的群眾演員,後來進入TVB電視藝員訓練班學習,畢業後當過少兒節目主持人、拍過電視劇,從配角慢慢演到主角,在成為擁有較大票房號召力的喜劇明星後,才終于坐上導演椅,拍出《國産淩淩漆》《喜劇之王》《功夫》等經典喜劇片。
中外跨界成功的比比皆是
其實,跨界導演在業內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從世界電影史的范圍看,跨界導演早在默片時代就已存在。比如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他最初的身份是舞臺劇演員,從1914年參演喜劇短片《謀生》起,他逐漸開始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並于同年推出其導演生涯第一部作品《二十分鐘的愛》。
無論國內外影壇,非科班出身的導演都很多。比如好萊塢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一開始是音像店店員,這段時期積累的閱片量為他後來拼貼式的電影風格打下基礎;今年91歲仍然還在一線拍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屬于演員轉導演;新浪潮旗手讓-呂克·戈達爾,先做影評人評電影,覺得不過癮索性自己拍電影;韓國文藝片導演李滄東,一開始是寫小説的作家,然後才進入電影界拍電影……
不過,這些跨界導演都有一個前提:在當導演前都從事電影相關專業,比如演員、影評人,或者至少是藝術、傳媒行業,比如電視、文學、藝術等,然後再轉行到導演。
中國電影市場化之前,只有各大制片廠能拍電影,導演人選也都來自各大藝術院校導演專業的佼佼者。中國電影市場化後,一方面,行業需要大量導演創作更多作品;另一方面,懷揣導演夢的從業者也有了更多機會。以前當演員的、搞美術的還想拍拍自己的故事,正好又有資本願意,那就一拍即合。
“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專業化進步,職業副導演、執行導演、分鏡師等職務開始出現,導演有了專業團隊的支撐,從技術上給跨界導演鋪平了道路。”電影學者甘劍宇分析,“很多跨界導演在當導演之前已經是某一領域的名人,比如演員、作家,他們已經積累了很多資源。有的自帶大量粉絲,戲未開拍就已有一定票房保障;有的擁有強大的人脈優勢,當導演時有業內各路朋友為其保駕護航。資本也樂意選這樣的名人來當導演。”
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導演?
對于跨界導演,多數觀眾的態度都比較開明。他們認為,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態度敬業、專業素質過硬、能拍出有水準的作品,人人都能當導演。網友“大白鯊0529”説,跨界導演的存在就像“鯰魚效應”,可以為影壇注入新鮮血液。“跨界導演往往會有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競爭力,不能小瞧他們。”
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對跨界導演也持欣然接受的態度。他認為,對于正在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電影來説,導演人才的不足是一個巨大的制約,“因此我們現在鼓勵很多演員去做導演。”
不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導演作為一部電影在品質上最核心的把關者,需要擁有獨特的創意、出眾的才華、全面的行業知識、勤奮堅韌的品質,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卻硬去坐導演椅,不僅可能釀成“災難”作品,之前在觀眾心中累積的好感也會面臨翻車。郭德綱、小沈陽、何炅、高曉松、吳克群、宋小寶等人的跨界導演作品,都慘遭觀眾吐槽。網友“咬人的刺猬”直言:“專業的事情最好有專業的人去做,強自己所難,不但損失自己的口碑,也會打壓許多真正有才華的年輕導演。”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在當下環境中,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名導”,關鍵在于你願意為電影付出多少,能否具有電影專業能力和藝術智慧。同時,他也提出,跨界導演的成功,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預測,因此,中國電影人才建設不能把希望寄予偶發的跨界導演,而需要盡快構建完善、科學、差異化的電影人才培養和使用體係。“不少一線電影公司反映,受過係統影視類、藝術類高等教育的從業者‘好看’但不‘好用’,所以,我們或許要探索一種學校教育、實踐教育和‘片場’教育融會貫通的新模式,才能滿足新時代中國電影發展的要求。”
跨界導演到底要怎麼做,賈玲此前的回答值得所有心懷導演夢的人參考。她説:“我覺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導演,只要你能承受做導演給你造成的負擔就可以了。以前觀眾可以免費看我,現在觀眾要花錢進電影院看我,如果我這部電影沒拍好,他以後看見我的綜藝都覺得‘哎呀我不想看這個女的,她讓我花錢看了一部爛片,而且她以後演電影我也不會看’。只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你都可以做導演。”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ent/2021-03/11/c_1127194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