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大灣區與國家戰略
作者:周八駿   來源:香港商報    2019-02-15 12:32
1月29日,在廣東省人大記者會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披露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新動向。粵港澳大灣區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到2020年,打基礎;第二階段到2022年,基本形成三地規則對接;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
資料圖片。

【識港網訊】1月29日,在廣東省人大記者會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披露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新動向。第一,粵港澳大灣區已列出30個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廣東省委、省政府和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正推進研究解決。第二,廣東已編制廣東省關於「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3年行動計劃,很快公布。2019年廣東將多方面推進大灣區建設,搭建大灣區四樑八柱,主要是在規劃綱要和實施意見基礎上,編制相應專項規劃,包括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項規劃、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規劃等。第三,粵港澳大灣區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到2020年,打基礎;第二階段到2022年,基本形成三地規則對接;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

粵港須形成規則對接

這是一幅清晰的藍圖。關鍵在於第二階段,積極探索三地規則對接,令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可以便捷流通,這是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從目前情況看,澳門與廣東實現規則對接不困難。澳門已租用廣東橫琴一部分土地,澳門與珠海在港珠澳大橋相關口岸已實行「兩地一檢」,粵澳規則進一步全面對接需要的只是時間,不會有明顯的觀念障礙,不會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引發民意牴觸或反對。

困難在香港。鑒於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效果良好,估計接下來在粵港基建互聯互通上再實施「一地兩檢」,儘管香港的反對派政治團體仍將反對,但是,香港社會輿論大體會給予支持。相比較,涉及深層次的規則對接,則必定遭遇反對派強烈對抗,以及與香港一部分居民頭腦中的傳統觀念相牴觸。

例如,在1月29日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的午餐會上,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傅爾納(EdwinFeulner)被問一個問題:在該基金會最新發布的「2019經濟自由度指數」中,香港居第一名,中國內地居第一百名,中國內地與香港經濟愈趨融合會否影響香港?傅爾納未正面回答。但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不可能不對大灣區建設所涉及「一國兩制」制度差異給予正面回應,否則,大灣區粵港之間不可能於2022年基本形成規則對接。

大灣區如果不能如期於2022年基本形成三地規則對接,那麼邁向2035年的第三步就會停留在「半空」而落不了地。

香港須有危機感

2035年是什麼年份?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兩階段、三步走」的第一階段──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大灣區在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將對國家進入第二階段發揮重要作用,第二階段,是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反之,如果大灣區在2035年未能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那麼,就將拖國家進入第二階段的後腿。是「拖後腿」抑或「促進」?主要就看香港。

現時,廣東省政府忙於推進大灣區建設。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河套地區港深科技創新園區、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圍繞推進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設,正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級重大科學裝置,以這些重大平台為依託,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軌道規劃,今年上半年可推出;正加快推進三地互聯互通基建,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珠澳新通道和虎門二橋。

香港須有危機感。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