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新時代的“拓荒牛”精神,早已成為深圳的精神圖騰。時逢辛丑牛年,深圳商報記者深夜發現一位深圳跑友在朋友圈曬出自己在深圳市內跑出來的“拓荒牛”。記者聯繫“牛圖”作者得知,今年跑友圈牛氣沖天,在春節已經“畫“出了很多牛,他只是眾多跟跑者之一,原創另有其人。
記者通過跑友給出的線索找到線路創作者等閒(網名),據了解,他在春節期間用時5小時45分35秒,全程共跑30.88公里,爬升海拔累計605米,用雙腳在深圳中心區成功描繪出“拓荒牛”,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歡慶牛年,致敬深圳精神。
“之前立春日在福田區跑出了三個’牛’字,但總覺得差強人意,於是萌生出畫牛的念頭。既然深圳有畫’豬’、畫’中國’、畫’杜鵑’,如能畫出拓荒牛,也算是錦上添花。”深圳跑友等閒(網名)在跑友社區發帖說道。想跑出“標致”的拓荒牛並不容易,為此,他在地圖上反复研究多日,幾大山頭都沒有明顯的牛輪廓。正當苦悶之時,無意中發現銀湖似乎可以跑出牛角的形狀,便以此為基礎,手繪了幾版路線規劃,最終敲定大致路線,但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親身跑一趟才知道。線路以筆架山為“頭”,以福田河綠道為“蹄”,以筍崗西到蓮花山為“腹”,以跨天橋過北環為“尾”,經下梅林、上梅林、銀湖為“背”,至金湖路、金碧路為“角”……等閒(網名)一氣呵成,第一次嘗試就圓滿成功。儘管地圖上的拓荒牛已經栩栩如生,追求完美的等閒(網名)還是覺得差強人意,“與原規劃相比,實際走出來的線路有四個地方有變。原計劃從山脊野路上下來,但一人不敢獨行,因此路網上只有一條細線,導致脖子比例不協調,這是最不滿意的地方;其次是綠化大廈那裡沒找到路,導致牛背隆起有欠缺。非常期待有大神畫出更完美的拓荒牛!”
這條“拓荒牛”路線在“跑友圈”徹底火了。這半個月,該線路追隨者層出不窮。市民黃先生於2月27日上午成功打卡“網紅跑步線路”完成畫牛,展示了自己的深厚“跑功”;曾於2019年(己亥豬年)跑出“金豬”的市民麥先生也帶領一眾跑友體驗了“拓荒牛”路線,用這種方式給自己和所有好友拜年。不少網友誇讚:“深圳人才多,什麼都能畫”“創意無限,牛不可言”。等閒(網名)卻表現得十分平和謙遜:“我以為,所謂原創是大言不慚,這頭拓荒牛本來就存在,藏形於圖,只等著有心人去尋找,去發現。正如那一座座山峰,你來與不來,山都在那裡。走未走路,登未登峰,探索未知,發現世界,進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認識和豐富自己,戶外的魅力,大抵如此。”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低頭拱背、奮力向前,路網圖上跑出的“拓荒牛”和深圳市委大院外的“拓荒牛”雕塑神似。 40年前,深圳的創業者們就像這頭拓荒牛一樣,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把一個邊陲小鎮,開墾成為一個國際性現代化城市。 “拓荒牛”代表的,正是深圳的這種開拓、勤勉精神,它也成為每個在深圳奮鬥者的寫照。 “拓荒牛”早已成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符號,更是深圳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世紀象徵。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103/01/node_A07.html#content_99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