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論人的成長》使我再次接觸到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他和馬斯洛是上世紀80年代滌蕩我年輕躁動之心的精神導師。 30多年過去了,再看羅傑斯在本書中以己為例的坦誠回憶,娓娓道來中,他似乎是一面鏡子,照見我自己。
羅傑斯從科學的角度考察了生物體和自然宇宙,認為處於滋養環境中的個體具有建設性的實現傾向和形成傾向。他還從諾貝爾獎得主、化學家普利高津的複雜性科學理論中吸取營養:越是複雜的系統,自我超越潛能越強。而人就是個巨複雜的系統,羅傑斯結合自己和同事們的經驗,將其用於解釋人的自我成長:相信個體具有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傾向,這種傾向他稱之為“個人中心取向” ,是他整個理論的基石。這個理論基石是“性本善”傾向的,是對西方基督教傳統中“性本惡”的批判。羅傑斯提出的非指導性治療、促進者、真誠、無條件積極關注、非評判性傾聽、接納、移情性理解和共情(同理心)等,均基於此。這些觀念和方法在他對來訪者(心理疾患者)的心理治療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有趣的是,老子的話引起了他高度的共鳴:“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各歸其根。”最有效的治療就是順其自然,解放來訪者的“性”和“命”,而不是去干預、指揮、教導和強求,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的治療方法是行不通的。
從非指導性治療,羅傑斯發展出了非指導性教學。他認為教師不應該稱為決定學生做什麼的“教師”,而應該稱為信任學生自我成長的“促進者”,學生也應稱為“學習者”。促進者放棄了對學習者的控制,提供安全的、促進學習的心理環境,讓學習者獲得控制權;學習者自律並自己承擔責任,學習什麼內容不再由教師單方決定,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者和學習者一起決定。這樣的教學,學習者會富有熱情,全身心投入,學習深入而快速。
但也有這樣的情況,學習者得到有責任的自由時,卻出現了困惑的、停滯不前的狀態。所以羅傑斯也反思:在內心深處,我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我的學生能夠在促進的環境中自我引導?這個問題在當下學習科學的研究中已經基本得到回答,可以採取相當多的方法和策略去解決。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個人中心取向的教育已經形成了一次徹底的革命,把教師中心的傳統教育顛覆了個底朝天。
回顧這30多年的從教歷程,羅傑斯和老子——人本主義和道家思想影響著我的教育思想,指引著我的思考和行動。我的教育思想可以歸納為“順性化知”,即順應學生美好天性,在實踐性學習中活化知識為真智慧。讀《論人的成長》時又翻了下《老子》,進一步發現他們是如此相似:營造一個理想的環境,行無為之教,凝視學生自我成長。這該是多麼逍遙的教育生活啊!
原文鏈接:http://szjy.sznews.com/PC/layout/202101/22/node_14.html#content_98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