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翻開新年的日曆,嶄新的發展坐標已然展開。
回望極不平凡的2020,總是被這偉大征程中響亮的廣東足音所震撼,總是為來自深圳的先行示範強音而自豪。
過去一年,深圳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按照全省工作部署,以先行示範區的擔當和標準,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推動“雙統籌”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雙區”建設堅定前行、經濟實現正增長,闖過一個個險灘暗礁,戰勝一個個風險挑戰;乘勢而上,以新發展階段為時間坐標,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指向,清晰勾勒“十四五”發展藍圖、描繪美好未來願景……
全力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深圳,為廣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特殊使命特別期待:
舉全省之力推進“雙區”建設
2020年1月5日至6日,8月25日,11月24日至25日,12月13日至14日,廣東省委先後召開了四次全會。
梳理這4次廣東省委全會的決議能夠強烈感受到:“深圳”這個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凸顯了廣東對深圳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特別期待。
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深圳先行示範區,再到綜合改革試點,一年一個重大利好,一年一重新任務新使命;從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一核一帶一區”主引擎到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深圳任務”,深圳在廣東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佈局中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大。
去年一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是貫穿廣東全年工作的最鮮明主題。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以及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正是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抓手、重大舉措。
去年,省委書記李希專門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和全省支持深圳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推進會,強調要聚焦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舉全省之力支持推動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牽引帶動廣東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再創輝煌、再創佳績。
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對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作出進一步部署,提出推動廣深“雙城”聯動,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要求深圳奮力跑出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加速度和高質量,更好發揮輻射作用和示範效應。
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行再部署、再推動。提出抓住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蹄疾步穩推動重大改革舉措和授權事項落地落實,著力打造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意義的改革品牌。在此次全會明確的廣東九項重點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深入推進廣州、深圳“雙城”聯動。
12月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謀劃了廣東“十四五”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在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將加快“雙區”建設作為重要任務重點部署。
時代再次選擇深圳,廣東全力支持深圳,深圳必須也必定要有新的更大作為。
經濟增長“發動機”動能澎湃:
在廣東頂壓前行逆勢而上的答卷中留下深圳的精彩落筆
2020年年末,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再次盛大開啟,在全球五大洲8個城市設分會場,大會洽談簽約項目242個,總投資額超7800億元。
“投資深圳,就是投資未來!”美國高通、法國賽諾菲巴斯德、飛利浦……一批世界名企紛至沓來,充分彰顯國際國內各類市場主體繼續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
這樣的信心,來自於過去一年廣東、深圳取得的突出發展成績。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的極大挑戰之下,2020年廣東省GDP總量預計超過11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這張頂壓前行、逆勢而上的優異答卷上,深圳奮力作答、精彩落筆。
2020年,深圳前三季度經濟增長2.6%,增速位居國內一線城市首位,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8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5位。
這條率先轉正的“深圳曲線”,是深圳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廣東經濟增長“發動機”的擔當作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深圳以非常之舉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出“惠企16條”“穩增長66條”“千百億穩增長行動”等政策組合拳;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圳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高端人才進一步集聚,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戰疫情、穩經濟取得階段性“雙勝利”,先行示範區建設跑出“加速度”,高質量發展躍上新境界。
去年一年,深圳分3批集中啟動近70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涉及投資總額超7800億元。
這些大項目大投資,為深圳,同時也為廣東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789億元,增速居國內大城市前列;進出口總額預計突破3萬億元大關,出口總額實現全國“二十八連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市商事主體同比增長9.4%,商事主體數量、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積極主動融入“一核一帶一區”:
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2021年伊始,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可實現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間高速高頻鐵路聯繫的深汕鐵路正式開工;前海合作區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開發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謀劃佈局這一重大開放平台全年發展……
新的一年,深圳以“雙區”建設開局,以加速推進“一核一帶一區”輻射帶動區域協調發展起步。
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是省委著眼“兩個大局”、對照“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論述和關於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的創新實踐和重要抓手。
“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與“雙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在時空上交匯、戰略上對接,作為“主引擎”的深圳,肩負特殊責任、承載特別期望。
圍繞廣東聚焦區域協調發展的“謀篇佈局”,深圳更加自覺主動地將自身發展放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明確使命定位,積極融入、前瞻謀劃、主動作為,全面強化主引擎作用,著力打造開放“大平台”、交通“大體系”、經貿“大網絡”、灣區“大市場”,更好服務“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努力在全省改革發展中走在前列、示範引領。
深圳動作頻頻——
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全面提升總部經濟發展能級和國際化水平,深圳持續做優做強“核”引擎;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最強優勢,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深圳為推動廣東發展動能轉換不懈努力;
與廣州“雙城聯動,比翼雙飛”,簽署7個領域專項合作協議,交通合作項目海陸並進,前海、南沙等國家級平台交流頻繁,“雙子城”聯動發展效應、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與汕頭簽署深度協作框架協議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推動“核+副中心”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打造“一核一帶一區”樣板示範;
全面主導深汕特別合作區加快建設創新發展的山水田園新城,打造“飛地經濟”樣本;
高標準規劃4萬億級“深圳都市圈”,形成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圈層聯動的發展格局,強化先行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
……
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承擔著綜合改革試點新使命的深圳“主引擎”,馬力開足、動能強勁。
粵來粵精彩,深圳有擔當!
新的精彩,就在奮進的前方!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1/18/node_A01.html#content_97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