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走進東莞濱海灣新區,這個規劃面積84.1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口城市群東岸和西岸交匯處,連接廣州南沙自貿區、深圳大空港和前海自貿區的新區,正在发生著歷史性巨變——“五縱兩橫”馬路縱橫交錯,OPPO、正中、歐菲、紫光等企業強勢進駐,濱海灣青創廣場落成,粵港澳青年之家雙創基地掛牌,濱海景觀活力長廊等重點項目集中動工,東寶公園一期迎客……一座現代化的未來之城已現雛形。
1978年7月,東莞因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的創立,而被人們銘記於心。從這里,東莞邁出了改革開放的堅定步伐,敢為人先的東莞人民迸发出開拓創新的熱情火花。
2008年,東莞成立了虎門港長安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7年4月,更名為濱海灣新區管理委員會;2017年10月12日,東莞濱海灣新區揭牌,強勢站位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岸對接“咽喉”要地。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濱海灣新區人深知,一張白紙,從零開始,可以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如今,濱海灣新區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張開雙臂,銳意創新,不斷實現著蝶變,支撐著、鞭策著這片土地上的開拓者們。三年時間里,濱海灣新區踐行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積極謀劃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用改革、創新、開放詮釋出更深厚的內涵,開拓出更廣闊的視野。
2018年,與紫光集團、天安集團、華潤集團、天安(中國)、都市麗人、歐菲科技等簽訂約2770億元的合作協議,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科技金融等產業;興海路工程開工建設,綜合交通路網拉開城市大框架;與深圳、港澳台企業簽訂“粵港澳台青年創業城”項目協議;2019年2月19日,OPPO智能制造中心項目啟動建設,濱海灣新區實現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零”的突破。
2020年9月8日,在東莞“打造最強產業鏈·賦能制造新時代”全球先進制造招商大會上,濱海灣新區被授予上市企業總部基地,並一舉簽下OPPO芯片研发中心、vivo智慧終端總部、OPPO全球總部、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產業及綜合創新示範項目等4宗重大項目,協議投資額約278億元。
條條大道、排排樓宇、層層環翠,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當年那些沙盤圖紙上的符號正在被取而代之,濱海灣新區正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年12月28日,交椅灣板塊“五縱一橫”市政道路通車。一系列路網工程的建設,也是東莞推進新一輪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振海路項目南起濱海灣大道,北至海堤路,線路全長約1.577公里,規劃紅線寬度50米,雙向六車道,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設計車速60km/h,包含一座橋梁,項目總投資約為2.97億元;興海路項目位於濱海灣新區中部,南起濱海灣大道,北至海堤路,線路全長約1.816公里,道路紅線寬80米,雙向10車道,等級為城市主幹路,包含一座橋梁,總投資約2.88億元;中海路本工程分為路基工程和市政工程,項目北起長安舊海堤路,南至現海堤邊,全長約2.618公里,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路,寬度34米,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60km/h,總投資約1.77億元;華海路項目位於濱海灣新區東部,路線呈南北走向,項目起於濱海灣大道,終於長安新河北側規劃路,道路全線長1.816公里,規劃紅線寬40米,雙向六車道,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路,設計速度40km/h,包含一座橋梁,總投資約為2.23億元;東海路項目位於茅洲河邊,南起濱海灣大道,北至海堤路。道路全長約2.6公里,規劃紅線寬度為45米,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50km/h,項目總投資2.98億元;濱海灣大道項目線路呈東西走向,起於信義東路,終於東海路,全線長4.46公里,道路紅線寬80米,雙向8車道,4輔車道,等級為城市主幹路,其中包含一座橋梁(沙湧景觀橋),3個箱涵,項目總投資9.91億元。
濱海灣建設規劃先行,產業招商、大基建正如火如荼進行。顯然,作為粵港澳協同发展的先導區,濱海灣新區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藍圖也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打造大灣區智慧燈桿示範區
似乎每天都在提速!每一次速度加快的背後,都是一項項創新的規劃在落地。
12月28日通車的興海路,是東莞第一條“智慧道路”。全線約1.8公里的路面上,123根可以隨時增加多桿合一“外掛”的智慧燈桿開始投入使用,公安、交警、交通、城市管理等多個部門將共同使用。
據濱海灣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濱海灣新區以高標準規劃智慧城市未來,實現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同步建設,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在城市道路建成之際,以智慧燈桿為載體,打造“一桿、一網、一平台”濱海灣智慧道路管理平台,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設備閉環運維和開放運營、數據精準匯聚和按需分发、業務雙向靈活聯動,力爭將濱海灣新區打造成為大灣區智慧燈桿應用優秀示範區。
智慧燈桿以其“有電、有網、有桿”的特點成為部署微基站的天然載體,能填補網絡覆蓋盲區,提升網絡服務質量。智慧燈桿多桿合一,集多類智能設施於一體,打破信息傳輸孤島,實現全道路元素的全息感知。目前,濱海灣新區在興海路、迎賓路試點,部署143根智慧燈桿,共集合單燈控制器、高清槍、高清球、人臉槍、信息发布屏、公共廣播、緊急呼叫、綜合智能網關以及氣象、環境監測等燈桿掛載設備,使道路減桿率達67%,建設及運維成本降幅達40%。智慧燈桿作為5G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將在未來的5G布局中发揮重要作用。
智慧道路管理平台集中匯聚數據,通過“道路展示中心、道路智聯平台、道路管理平台、道路治理平台、部門共享協同平台”等系統平台,實現對城市照明、公安安防、交通出行、品質市政、綠色生態、5G通信等重要領域精細化管理:基於視頻AI支持對全區域實時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監測、交通事故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監測、物聯設備狀態監測、城市氣象及水位監測等,實現人、車、路、環境、事件的多級特征感知,實時捕捉異常,提供預警,提升道路安全性能。
加強粵港澳三地的交流與合作
坐落於濱海灣新區交椅灣核心黃金區“灣區1號”項目,是新區第一個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東莞市首個使用土地1.5級開发模式的建築項目,定位為高端現代產業園區,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1.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1億元。
12月28日舉行落成暨掛牌儀式的濱海灣青創廣場、粵港澳青年之家雙創基地就坐落於此。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家聯盟是在廣東省委統戰部、香港中聯辦的指導下,以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為发展基礎,通過粵港澳青年創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股東发起組建的社會組織。
聯盟結合東莞、新區產業特色,對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定位為“一平台+四中心”。“一平台”即粵港澳台僑青年來東莞創新創業发展提供開放式、全鏈條、貼心式服務的綜合性平台,旨在打造“平台+中心”,提供“創業孵化、產業升級、公共服務、展示交流、社團聯絡”一站式服務平台。“四中心”是指粵港澳台僑社團聯絡中心、粵港澳台僑青年公共服務中心、港澳台僑企業服務中心、國際青年文化交流活動中心。
粵港澳青年之家雙創基地相關負責人黃宏波表示,國家落實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发展綱要,很多港澳青年很想到大灣區发展,非常感謝東莞市委、市政府以及新區管委會給我們這個機會,支持发展這個平台。“粵港澳青年之家雙創基地有很大的優勢。首先,濱海灣新區有地域的優勢,臨近深圳和香港;第二,東莞有自己的優勢,制造業鏈條完善,香港年輕人對品牌的建立,以及對新產品的市場觸角,可以配合東莞生產量,形成他公司的產品。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香港青年人的優勢,在於他的國際性,他們除了可以在國內做內銷,還可以把國內的產品引到國際市場去,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間。”黃宏波說。
顯而易見,項目具有明顯的港澳元素,通過與港澳的合作,引入先進技術、設計、創意和管理,結合東莞市完善的產業鏈,以及國內銷售渠道,形成一個研发、生產、銷售、品牌全產業鏈的孵化服務體系。依托粵港兩地科技交流活動和東莞較低的創業成本,引進大量港澳青年創業軍團來莞,香港營銷人才與東莞工業城市將優勢互補,发揮最大的作用。
濱海灣新區概況
2017年10月,東莞濱海灣新區正式揭牌。新區由交椅灣、沙角半島和威遠島三大板塊組成,規劃面積84.1平方公里,是東莞“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之一,更是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
《粵港澳大灣區发展規劃綱要》將新區開发建設納入國家戰略,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发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2019年6月,廣東省正式印发《東莞濱海灣新區发展總體規劃(2019-2035年)》,明確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區融合发展戰略節點、東莞高質量发展創新引擎和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的发展定位。
目前,新區提出構建“一廊兩軸三板塊”空間格局、“一廊三綠心三水系”生態空間布局,近期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兩大產業方向,全力推動濱海灣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推動OPPO、紫光、正中、歐菲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穩步落地,推動沙角電廠有序關停;以濱海灣站TOD、濱海灣青創城等項目為帶動,全面強化與香港合作。努力爭創廣東自貿區新片區,全力打造引領全市高質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東莞參與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集中展示區。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2/29/node_A11.html#content_9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