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中國婦女爭取權利的歷程
作者:佩蒽    來源:南方教育時報    2020-12-14 18:06
《鏡花緣》里設計了男子被拐入女兒國、需要纏足的情節。當事男子經由纏足痛不欲生。胡適曾評價李汝珍的這種設計,是幾千年來關於中國婦女問題揭露得最深刻的。此外還有反對塗脂搽粉、反對算命合婚、提倡女子教育、主張女子參政等。

【識港網訊】清代文學作品《鏡花緣》很可能是世界女權史上最早的小說。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終身教授鮑家麟認為,該書作者李汝珍創作此書的時間有可能在1820年前,早於英國穆勒《女性之隸屬地位》和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要做什麽》40多年,比湯普森的《女性之呼籲》早出版5年。

《走出閨閣: 中國婦女史研究》 (美)鮑家麟 著 中西書局 2020年7月版

鮑家麟在《走出閨閣:中國婦女史研究》一書中探討了《鏡花緣》中顯露的女權思想:第一,反對雙重道德標準,即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貞潔要求遠高於男性。第二,反對纏足。《鏡花緣》里設計了男子被拐入女兒國、需要纏足的情節。當事男子經由纏足痛不欲生。胡適曾評價李汝珍的這種設計,是幾千年來關於中國婦女問題揭露得最深刻的。此外還有反對塗脂搽粉、反對算命合婚、提倡女子教育、主張女子參政等。

李汝珍通過小說極力宣揚男女智慧平等。鮑家麟指出,他的這些觀點深刻影響了秋瑾、康有為、蔡元培等近代思想家、革命家。

爭取男女平權在清末民初成為一時風潮。“許許多多的女學生、女教員和家庭主婦在保路運動、五四運動等救國運動中實現了覺醒,外爭國權,內爭婦女權益。有的倡導普及女子教育,有的極力鼓呼廢除納妾制度,有的號召廢止纏足。”《走出閨閣:中國婦女史研究》詳細介紹了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20年代國內各地婦女思潮的代表人物、觀點和作為。

康有為在廣東发起不纏足會;梁啟超闡发了纏足亡國論;近代工業和貿易重鎮上海也出現了戒纏足會,強調以此實現女子的社會參與和經濟獨立。1902年,清廷下詔廢除纏足。當時的社會活動家開始鼓吹女性參與革命,一些到日本留學的女學生因此更加親近革命思想,其中湧現出的傑出代表就是秋瑾。

婦女權益真正得到法律保障和社會落實是在新中國建立後。建國時,第一屆政協《共同綱領》制訂了男女平等有關政策。1950年5月頒布的《婚姻法》明確規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戀愛自主、婚姻自由,取締娼妓和童養媳制度。之後,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女性平等享有與男性共同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權利、男女同工同酬等條款紛紛被寫入《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對中國婦女“走出閨閣”歷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