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1月21日至22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一行到廣州市黃埔區考察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生物島實驗室,調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進展。
“一年多來,黃埔區對和中科院的合作高度重視,取得顯着的成效。廣納院短時間內有這麽快速的發展,超出我的預想,特別是5G濾波器項目只用了10個月,絕對是‘黃埔速度’。”調研座談會上,白春禮對黃埔區采用承諾制審批機制保障科技項目快速落地、盡快實現量產的創新服務方式表示贊賞。
目前,黃埔區已集聚中科院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10個高水平創新平台,1個成果轉化母基金,總共13個重大項目。國家納米中心、空天院、微電子所、自動化所、長春應化所、瀋陽金屬所等8家中科院直屬單位均在該區設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
院地合作項目落子“黃埔實驗室”
中科院與黃埔區之間的合作有着深厚的淵源。早在2006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在黃埔區成立,成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個與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發機構。
“十三五”期間,該研究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1項、南粵創新獎1項以及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面向國際科學前沿方面取得細胞命運轉變調控機制研究、臨床級功能細胞獲取及其應用基礎研究、人源化動物模型的培育等多個方面的突破。
當天考察的黃埔實驗室園區,是黃埔區與中科院合作項目啟動集聚區。目前,落戶黃埔的中科院項目前期先進入該園區籌建。未來,各共建研究院總部項目將集中入駐位於黃埔港的院地合作總部園區,其中廣納院、空天院、腐蝕科學研究院現已啟動總部建設。
當天考察的廣納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政府簽署的《“十三五”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黃埔區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廣納院聚焦技術創新鏈4-6級,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轉移轉化工作,包括納米生物安全中心、理性設計平台、精準制造平台、納米檢測平台、應用評價平台等重大基礎設施,填補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之間的鴻溝。
此外,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核心區的“中國納米谷”,規劃建設用地1.1平方公里,按照“一區四園”模式分時期開辟建設,包括納米智能技術科技園、納米生命與健康技術科技園、納米創新能源與環境科技園、納米超級復合材料科技園四大園區,聚集、服務全國納米科技科研機構和企業。
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廣納院院長趙宇亮牽頭組建的“納米生物安全中心”,包括醫療衛生防護納米技術研發平台、新型病毒檢診治納米技術研發平台、納米生物技術與納米機器人研發平台等,形成集納米生物安全—疫情防檢治為一體的“一中心三平台”布局。
據悉,我國納米科研成果數量在世界保持領先,但轉移轉化率低,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納米科技包含很多基礎研究,涉及不同領域的交叉和融合,納米科技與產業化應用的聯系緊密。廣納院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將進一步創新機制體制,保持技術和人才高水平發展,把長期積累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成技術和產品,推動我國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
成立一年時間,廣納院研發人員從最初4人已經發展到220多人,五大院士團隊加盟廣納院共同開展最新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已有21個科技項目落地。其中,5G濾波器、汽車電池防火隔膜材料等項目即將投入中試和產業化,解決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未來,廣納院將形成千人以上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發隊伍,專門服務納米科技成果轉化。
三個行動貢獻“黃埔科創力量”
與中科院合作共建平台,關鍵是要在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突破。
2019年以來,黃埔區與中科院合作共建項目密集落地,從資金、土地、人才服務等3個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保障。目前,該區正全面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行動、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通過三個行動作為載體,將與中科院的合作落到實處,在國家科技創新領域貢獻“黃埔力量”——
以推進中科院的創新合作為牽引,重點布局國家大科學裝置、重要科研機構和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台。包括:依托中科院微電子所與該區共建的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爭取創建國家實驗室廣州基地;依托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生物島實驗室,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依托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建設的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爭取納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以中科院各院所為核心力量,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設立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簡稱“STS計劃”)黃埔專項,充分發揮區內科技型企業眾多、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優勢,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支持中國科學院相關機構在區內集聚發展,在生命科學、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關鍵共性、前沿引領和顛覆性技術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針對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里”有機銜接問題,黃埔區以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吸納高端創新資源為主要目標,全面加強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合作,按照新型研發機構機制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積極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
除了與8家中科院直屬單位建立了大灣區研究院,黃埔區還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所國內外名校分別共建了研究院。目前,全區共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超過30家,集聚各類高端研發機構超過1000家。僅2019年以來,全省認定的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有2/3落戶該區。
記者了解到,黃埔區今年財政科技投入超過100億元,“十四五”時期在每年100億元的基礎上還將持續增長,對企業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予以配套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對企業研發環節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預計到2025年,該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例將超過6%。
據悉,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黃埔區作為實體經濟強區,產業鏈完整,企業對科技創新成果的需求急迫,良好的市場環境有利於吸納人才、吸納科研院所落地。中科院地方機構的設立通過創新機制體制,保持技術和人才高水平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科技支撐,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落地。
創新服務,科技研發有了“助推器”
為打造“院地合作”高地,給創新主體插上騰飛的翅膀,黃埔區近年來持續優化政策體系,升級“金鑲玉”系列政策,推出“高端生物制藥8條”“納米10條”等創新政策,不斷加大科技財政資金投入,全力助推科技企業壯大和新興產業集聚。
該區制定了吸引戰略科學家、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專門政策,首創“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模式,為科技人才“到黃埔去”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三年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來到黃埔發展。目前在該區落地的兩院院士項目共有74個,各類高端人才超過1000人。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全國“納米之星”創新創業大賽……一系列重磅科技活動在黃埔區成功舉辦,搭建起科技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科技力量對接交流平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建立最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生態。
該區緊緊圍繞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五大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前沿產業。當前,區內已建成華南最大、最活躍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1家,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創業孵化鏈條,培育孵化科技企業近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3600家,上市企業61家,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5家,佔全市八成以上。瞪羚企業連續5年位列全國高新區前四名。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中,以生物島實驗室等科研企事業單位為代表的黃埔科技發揮了全省主力軍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檢測方面,黃埔生物醫藥產業創造了全國第一批獲批核酸診斷試劑、第一批獲批抗體檢測試劑盒、第一個獲批核酸快速診斷試劑盒,以及全國最大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抗體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核酸檢測服務企業等“三個第一、三個最大”的成績。
近期獲批的昂科生物創新藥註射液,是廣東省首個也是唯一獲得國家臨床批件的新冠肺炎治療產品。這些成果,反映了黃埔通過構建“院地合作”高地,聚集科研力量,在生物醫藥領域展現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
原文鏈接:http://www.jdonline.com.hk/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id=5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