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寶安全力推進“海陸空”一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
作者:撰文:曉蓉、胡莉、厲玉杰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11-09 10:54
11月5日-10日,由中國工程院5位醫學相關專業院士領銜的“2020年中國工程院項目'嚴重創傷與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院士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在寶安隆重舉行,這也是寶安區推動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理論體係與協同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

【識港網訊】

2020年“嚴重創傷與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院士高峰論壇現場。
深圳寶安空海救援醫院效果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緊急醫學救援體係是醫療救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國家安全戰略體系的重要環節,更是護航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堅實保障。近年來,寶安區以加快推動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城區治理能力、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海、陸、空”齊頭並進,全面推動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構築,打造“寶安特色”的緊急醫學救援模式。

11月5日-10日,由中國工程院5位醫學相關專業院士領銜的“2020年中國工程院項目’嚴重創傷與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院士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在寶安隆重舉行,這也是寶安區推動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理論體係與協同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

夯實基礎 連續五屆舉辦高水平院士論壇

據了解,此次“2020年中國工程院項目’嚴重創傷與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院士高峰論壇”系列活動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指導籌辦,深圳市寶安區衛生健康局主辦,深圳市醫學會、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深圳大學醫學部、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共同承辦。

該活動旨在搭建一個高規格的學術平台,凝聚急救醫學相關學科的院士、專家,對應急醫療體系建設、新冠疫情防控等熱點議題開展交流研討,進一步推動寶安應急醫療體系的發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應急醫療救援體系。據了解,這也是寶安區連續第五屆舉辦該項活動。

此次高峰論壇大咖雲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部副主任、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2020年榮獲“人民英雄”稱號的陳薇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際救援隊首席醫療官、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副會長鄭靜晨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張英澤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國家基因工程藥物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李校堃教授5位院士,與來自全國及深圳本土各大醫院、醫療機構的相關學科專家相聚一堂,就建設應急醫療體系、保障應急醫療、發展應急救援等多項體系展開交流研討,為寶安打造高水平應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言獻策。

大咖獻計 助力一體化應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

學術理論體系建設是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的基石。在此次高峰論壇中,付小兵院士的《中國重要發展區域重大災難與安全事故和嚴重創傷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的思考》、陳薇院士的《重組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鄭靜晨院士的《應急救援新時代-智慧救援》、張英澤院士的《發現與發明對推動科技進步作用的辯證關係》,李校堃院士的《細胞生長因子與組織損傷修復調控》等講座發言,結合應急醫學領域的熱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特點,為深圳和寶安的應急醫學發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和構想。

付小兵院士在發言中指出,我國創傷與重大安全事故救治任務艱鉅,加強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刻不容緩,當前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中心任務是,平時預防各種突發災難事故,戰時治療群體性創燒傷。我國每年因事故死亡人數約10萬人,大部分為創燒傷,主要為青壯年;60%道路交通傷患者在到達醫院前死亡。創燒傷早期救治成功的關鍵:時間+技術+指揮+知識與技術普及;嚴重創傷救援體系的核心,要注重“抓兩頭,帶中間”,即“早期救命網絡”和“後期恢復功能重返社會網絡”;救援體系的建設應主要著力於:一體化的指揮體系、網絡化的基地體系、多樣化的技術體系、系列化的裝備體系、創新性的研發體系、全面化的培訓體系——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系建設工程,需要多部門、多機構、全社會協同。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三大重大戰略區域之一的國家重要經濟發展區域,有著經濟高度發達、人口密集、GDP貢獻率高等區域特點,應該對標全世界包括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同樣為重要經濟科技核心區域的發達灣區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水平,結合廣東、香港、澳門各自醫療技術發展特點,打通醫療機制,協同建設體系。

全力推進 緊急醫療救援“寶安模式”初見雛形

推進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和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建設快速、高效、安全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是突發事件中主動出擊、搶救嚴重創傷人員生命的重要支撐,是打造高水平、全覆蓋醫療救治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人口高度密集超大型城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作為深圳的經濟大區、產業大區、人口大區,寶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構建,大力推進社會急救體系、院前急救體系、院內急救體系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全區緊急醫療救援網絡,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專家指引、社會參與”的急救“寶安模式”,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從2016年起,寶安區攜手付小兵院士“三名工程”團隊,開始建設嚴重創傷救治規範體系。 2017年,該區與北京協和醫院共建中國急診醫學聯盟深圳基地。 2020年,寶安區投資21億元,規劃建設全國首家800床的空海救援醫院。此外,該區還建立了交通事故快速救援機制,交警、消防、醫院多方聯動,以搶救生命為第一價值取向,一旦發生事故,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相關鏈接:寶安創新建設全國首家空海救援醫院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是打造高水平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記者日前從寶安區衛健局獲悉,在2020年,寶安區投資21億元,建設全國首家空海救援醫院。醫院計劃將於今年12月開工建設,2025年投入使用。

寶安區位於深圳西大門、粵港澳的核心戰略部位。轄區內有國際機場、大鏟灣港、107國道、寶安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有廣深、機荷、沿江、南光、龍大等5條高速公路和地鐵1、5、11號線,寶安國際機場與香港機場實現海陸聯運,軌道6、12、13、20號線、穗莞深城際線、港深機場快軌、機場東空鐵綜合樞紐、深中通道等正規劃建設,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已初步形成。應對如此復雜的交通網絡,應急醫療保障成為城區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深圳寶安空海救援醫院項目於2018年2月立項,項目選址位於寶安區機場南路與寶安大道交會處東北側,用地南側為機場南路,西側為草圍路,東側為金盛路。臨近深圳機場、深圳中通道,與深圳寶安機場、福永碼頭直線距離僅3公里。該醫院規劃佔地面積5.03萬㎡,建築面積約20.03萬㎡,床位800張,以機場醫療急救中心、主體醫療區、教學科研培訓區為佈局,以空海救援為特色,重點發展急救醫學、創傷醫學、航空醫學及航海醫學,探索與香港、澳門聯合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的新機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應急醫療救治中心。

空海救援醫院採用平戰結合模式。設置緊急救援體系,包括急診科、日間手術中心(含日間病房)、中心手術室以及ICU,合計總面積約為20000平方米。平時情況下,機場醫療急救中心保障寶安機場日常運行,空海救援醫院作為綜合醫院服務於周邊社區。急診科約13000平方米作為醫院的常規組成部分獨立運行,設置15張搶救床、15張EICU以及2間急診手術室。戰時情況下,機場醫療急救中心和空海救援醫院聯合行動,啟動45張搶救床、15張EICU、60張ICU、30張急診病床、30張日間病床、10間日間手術室,15間中心手術室,可以達到200人重症患者的峰值救援需求。

“空海救援医院将依托显著的区域优势和先天的地理条件,建设成为国内首创,以机场及海上应急救援为特色的综合三甲医院。”宝安区卫健局负责人介绍,“医院将立足宝安,服务深圳全市,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紧急医疗救援高地。”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1/09/node_A07.html#content_944356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