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微軟小冰已經成為詩人。
程序員們把1920年以來將近100年間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數萬首詩歌作為訓練素材,在經過100個小時近一萬次的訓練後,小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掌握了寫詩的方法。並不是機械的切割與組合,相反,小冰表現出極大的原創性。這種原創性體現為:在小冰所寫的詩歌中,有50%以上的詞語搭配、斷句,從未在它學習過的詩歌中出現。小冰已完成從模仿到獨創的過程。
寫下上萬首詩歌的小冰已經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人工智能寫新聞,做報道,陪聊天,我們都還能淡定地拭目以待。但詩歌可是人類守護的獨特禁區,那裏珍藏著人們最豐富、最純粹的情感,無法復制。而今天的小冰,那個冷冰冰的機器,至少我們在心裏這樣認為,它懂什麽是愛,什麽是痛,什麽是迷茫,什麽是憂傷?居然就能寫出創造性的詩。
人們的恐懼不安要大於興奮和驚喜,我們將失去人的獨特和尊嚴嗎?只是,小冰,知道我們為何會寫下詩嗎?是記錄、見證、抒發、洞悉。是目光與世界交匯時,一剎那的心有靈犀。當我們真心莊重地說出“愛,幸福,陽光”時。我們的心溫暖而寧靜,蕩漾著風過的微波。小冰知道嗎?那不是詞匯,不是語法,不是制定規則和打破規則。那些詩句之所以打動我們,抵達心靈,是人內心隱秘的河道裏早已碧波千裏。那是屬於人類的情感在湧動,揚波。
詩不是音節,不是意義,那是我們對世界的反映——情感的波浪不會無緣無故湧動。我們受到了冒犯,不是小冰的詩句,而是那些詩句背後是冰冷的算法,而不是人有溫度的身體與心靈。小冰,真能代替我們嗎?
幸好,我讀到了一群孩子的詩,它們讓我清楚地看到人與人工智能的差異。這一次,人類勝出。
七歲的姜二嫚,她說:“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六歲時,看到手電筒的光,她說:“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
五歲的朵朵知道:“要是笑過了頭,你就會飛到天上,要想回到地面,你就必須做一件傷心事。”
那是屬於孩子的單純無瑕的眼睛,當他們初次與世界相遇,一眼就看盡了世界的優美與簡單。新鮮而生動,無拘無束。沒有算法,沒有大數據分析,他們不打算尊崇任何規則或打破規則,他們只聽從靈魂的安排。那些靈魂,初來乍到,晶瑩剔透,還未蒙塵,柔軟而清新。
成人沒有,被成人訓練出來的小冰也沒有。我們太樂於把生活搞得復雜,臃腫而凝滯。而觀照世界的目光,恰好就需要這種清朗,簡單。
通過詩歌寫作領域“圖靈測試”的小冰,在孩子們的新鮮活潑中,黯然失色,失去的正是優美的天真簡潔。它仍然可以學會那些詞語的組合,但是,那種從不因循的情感和靈感,來自和世界真實而好奇地碰撞——瞬息萬變。
人類的孩子在創作詩歌,他們也創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