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國安法生效至今近兩個月,不論是股市、銀行體系,還是商業層面,均未見外資企業離棄香港。港交所及港府不同部門反覆指出,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窗口,角色難以被其他地方取代,香港國安法生效不會影響在港營業機構的營運。商界人士亦普遍認為,外資企業近來運作如常,並有信心在「一國兩制」得到香港國安法有力維護之下,香港未來吸引外來資金的能力將進一步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若磐石。
本港資本市場一切如常運作
最近的一系列數據證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但沒有因香港國安法生效而削弱,反而因這「穩壓器」而加強。香港上市公司數目由去年底的2449家,增至今年7月底的2507家。受惠於多隻在美上市「中概股」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港股總市值由去年底的約38.1萬億元,增至今年7月底的40.3萬億元。
本港政商界人士認為,香港國安法猶如穩壓器,將進一步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圖為港島金融區景象中通社
德勤數據顯示,港交所上半年共有59隻新股來港上市,集資額較去年同期699億元增長24.6%至871億元,名列全球第三,較第四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324億元多出近1.7倍。其中,炙手可熱的新經濟股上半年集資額按年更急增1.64倍至723億元,其中包括京東集團(9618)及網易(9999)。事實上,在中美關係緊張、美國可能出手制裁香港金融業的陰霾下,京東在招股過程中依然獲得美資的美銀證券擔任保薦人;網易也獲得中金、瑞信和摩根大通擔任聯席人。
對於香港資本市場運作是否受到香港實施國安法的影響,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執行長黃王慈明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據我了解,駐港基金公司一切如常運作。
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難被取代
金管局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香港在金融服務業長久以來佔全球領先地位。首先,全球百大銀行超過四分之三已落戶香港;其次,本港管理跨境財富近2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第三,本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IPO)市場;第四,本港是亞洲除日本外的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五,本港為全球第三大以及亞洲最大的美元外匯交易中心。
圖:新華社
發言人續說,香港是世界與內地聯繫的主要窗口,作為國際金融機構投資內地的首選管道,香港難以被其他金融中心複製或取代。雖然過去一年多,香港承受了多重考驗,但金融體系仍保持穩健,市場也保持暢順運作,足見制度的成熟和市場的信心。
港交所聯席總裁羅力(Romnesh Lamba)早前表示,最近10年來,香港在促進資金進出內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內地企業業務增長提供海外資金之餘,支援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隨着內地投資者尋求更多機會進入國際市場,香港將會成為他們首個資金停靠港。香港將繼續把握及參與更多與內地相關的貿易、投資、融資及其他業務,深化連接內地市場門戶的角色,並以此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各國投行仍看好港融資平台
面對國際形勢突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恐將不保的傳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上周出席業績發布會時指出,一系列「互聯互通」使投資者組合產生新的化學作用,港股日均成交額已出現結構性健康發展。新經濟、生科股及中概股等類型的新股,將為港股帶來更多能量。
羅兵咸永道全球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主管合夥人周偉然亦認為,多家中概股來港作第二上市,為眾多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提供了啟示,亦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許多積極影響。由此可見,即使不能排除美國針對香港金融市場實施「制裁」的可能性,各國投行尤其是美資投行,仍看好香港這個融資平台,樂於為大型新股擔任保薦人,從中賺取上市費。
圖:中通社
此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穩定地位還可從期貨市場反映出來。今年5月,MSCI捨棄新加坡,與港交所就開拓期貨及期權合約簽訂協議後,今年7月推出首批10隻以美元計價的MSCI指數期貨合約。憑藉外資對香港衍生產品市場的支持,今年首7個月,港交所期貨及期權平均每日成交量約121萬張合約,較去年同期的112.4萬張上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