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一個市場聯天下,一只菜籃裝民生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20 11:32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站在新起點,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新使命的深圳,將再次出發,回應新期待。

【識港網訊】

200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考察深圳市稅務部門信息化建設及納稅服務情況。
2009年,納稅人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零距離體驗辦稅服務廳部分崗位的辦理流程和納稅服務項目。
2004年11月,一名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咨詢臺咨詢農產品經營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一條流淌的布吉河,一只舌尖上的菜籃子,一個熱火朝天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民生之本。有“深圳糧倉”之稱的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農集團”)的奮鬥發展史,不僅是民族企業拼搏的例證,更是深圳作為經濟特區40年來民生發展的縮影。而深農集團發展的每一步,都浸潤著稅務力量潤物無聲的支持。從最初的“菜籃子免稅項目”到近期 “疫情期間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更到位,納稅服務更暖心,辦稅方式日益便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稅務陪伴著特區企業共同成長。

一個農批市場實現“吃啥有啥”

40年來,深圳人的創業故事總是披荊斬棘、開疆破土。在改革的求索中,深圳人率先建立了勞務市場、人才市場、金融市場、證券市場、土地拍賣市場。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曾預料到,當這個邊陲小鎮的人口迅速增長到上百萬人時,它的農產品市場卻備受擠壓。本地菜園子的面積和蔬菜的供應能力不斷減少,農產品自給力不斷下降,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民生保障一時間竟成了擺在特區面前的棘手問題。

大白菜10元1斤,荷蘭豆20元1斤……這是三十多年前的特區菜價。1989年,為保障特區農產品供應,平抑物價,深圳市政府專門為“菜籃子”召開了市長辦公會,決定從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大環節中的“流通”著手,搞活大流通,建立一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深農集團(時稱“深圳市農產品批發公司”)應運而生。

在羅湖區北郊的布吉河畔,農產品公司的創業者們用了短短8個月時間就興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菜籃子”——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簡稱“布吉農批”),並於1989年10月28日開門揖客。市場開業第二年,特區內的蔬菜價格比前一年下降了17%,水果下降了14%,有力地保障了供應,平抑了物價。

回憶起“菜籃子”最初的發展,不得不提到“菜籃子免稅項目”。1994年稅制改革後,根據深圳市政府深府函〔1994〕27號批復的有關規定,深圳稅務部門對深圳市企業單位批發零售肉、禽、蛋、蔬菜、水產品、煤氣和生活用煤等生活必需品,予以免征增值稅的照顧。從事經營“菜籃子”項目的企業單位向征收分局領取並填報“菜籃子”項目免稅申請審核表,經主管征收分局審核後,符合條件的項目就可享受免稅。這時稱“菜籃子免稅項目”,是當時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單獨實施的稅收優惠,也成為當時深圳吸引內外資、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經濟杠桿之一。特區的菜籃子逐漸從“有啥吃啥”變成了“吃啥有啥”。

直至今天,稅收優惠政策也在不斷支持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領域。2012年,全國範圍的“菜籃子”稅收優惠“擴圍”,免征蔬菜、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實現了從農業生產到商品流通銷售,所涉商品將無稅進入菜籃子。同時,財稅〔2012〕68號及〔2019〕12號規定,對專門經營農產品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使用的房產和土地,暫免征收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歷史從布吉河淌過。從荊棘密布,泥淖滿地的羅湖布吉河畔,到全國最大的“菜籃子”,布吉農批陪伴了深港百姓22年。其供應的蔬菜、水果、糧油、副食品和海鮮水產品分別占到深圳市民消費量的80%、90%、40%、50%和70%以上。據了解,2010年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305萬噸,交易額190億元,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價格指導中心和轉口貿易基地。

一個農產品物流園開創“綠色”生活

隨著特區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於“吃”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填飽肚子那麽簡單,食品品質逐漸受到關註。高品質的“綠色”生活,成為特區人民的民生新期盼。2012年布吉農批市場完成整體搬遷,主打綠色、環保的農產品物流園順利接棒,為特區的食品供應提供“綠色”保障。

“手機掃一掃,就知道食品的抽檢時間、批次。”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這裏的食品很‘綠色’。”

“我們公司一直倡導並踐行‘綠色交易’,率先開創農批市場網絡化經營模式,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開拓中國農產品流通領域新模式。”深農集團行政總監杜鵬介紹。

據了解,深農集團發展至今,已經在深圳、北京、上海等24個大中型城市經營管理了35家綜合批發市場和網上交易市場。目前深農集團旗下批發市場農副產品年度總交易量超過3225萬噸,年度總交易額超過1910億元,約占全國規模以上批發市場交易總額的10%,肩負著守護全國眾多大中城市“菜籃子”和每日超2億人“餐桌”的重大使命。

“就像好的土地可以培育優質的糧食,深圳優越的營商環境也是我們企業蓬勃發展的沃土。”這麽多年一路走來,企業辦稅員張如成對深圳的營商環境感觸頗深,“就拿稅務服務來說,近些年電子稅務局、@深稅等系列信息化辦稅平臺的推出,讓我們基本上可以足不出戶網上辦稅。‘最多跑一次’的提出也讓我印象深刻,過去辦稅很復雜,現在精簡報稅資料、優化辦稅流程,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辦稅成本少了,營商環境好了,企業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發展。”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媒體民生調查活動——《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公布的2019-2020年度數據顯示,深圳的政府服務意識滿意度和食品安全滿意度指標雙雙位居全國第一。這些數據所折射出的,不僅是令人驚嘆的“深圳速度”,更是為全體市民謀長遠福祉的“深圳質量”,也是特區40年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例證。

一個消費扶貧中心彰顯創新之力

“創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過去40年,深圳特區吸引著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蜂擁而至、開疆拓土;如今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深圳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的宏偉目標字字鏗鏘。隨著智慧化物流、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傳統農產品行業也被植入“創新因子”,迎來了數字化轉型,也擔當起“提供民生幸福保障”“助力脫貧攻堅”的新使命。

深農集團打造了全國第一家消費扶貧中心,也是深圳首個面向全國的集農產品展示展銷、消費體驗、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功能於一體的消費扶貧中心。

“實體+互聯網”“線上+線下”,在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深農開創了產銷對接扶貧新模式。在線下,構建輻射全國的分銷渠道,打破貧困地區“產、供、銷”壁壘,實現精準幫扶。線上又以集團旗下的線上展銷平臺“圳扶貧·消費扶貧”為依托,整合資源信息在實體展館和展銷平臺上進行實時發布,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幫助扶貧產品走出產地,走向全國,構建起政府、社會、市場互為支撐的長效幫扶機制。

在疫情防控期間,深農的消費扶貧中心通過“減免”優惠和深農小貸綠色通道為供應商提供資金援助,重點定點幫扶了湖北、湖南、廣西、天津、四川、深圳、江西、天津等各省區市6萬多家農產品供應商,效能輻射全國。

在深農的管理人員看來,企業能夠有底氣、有信心走上這條多元化創新之路,離不開“稅動力”的加速助力。自疫情發生以來,稅務、人社、水電等部門,相繼出臺惠企措施,對相關稅費進行了減免。據統計,今年疫情期間,深農集團享受各項稅費減免1906萬元,收到政府補貼913萬元,取得了防疫專項貸款9000萬元,發行了疫情防控債5億元,預計減少財務費用700余萬元。資金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快速落實的稅收優惠政策,為我們保障市民吃好飯,精準幫扶貧困地區,帶動上遊農產品供應商過好日子增添了信心。我們也將繼續努力,做好深圳市民的‘菜籃子’,在新的時代擔當新使命。”深農集團行政總監杜鵬說。

深圳經濟特區經歷40年的高速發展,市民的“菜籃子”也有了更豐富的新滋味。不止如此,衣、食、住、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月6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深圳以高分值高滿意度躋身榜單之列。深圳列入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既是對深圳特區4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一次大檢閱,也是對深圳民生幸福的一次大考量。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站在新起點,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新使命的深圳,將再次出發,回應新期待。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