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北京兵變」真的是袁世凱煽動的嗎
來源:橙新聞    2020-06-24 11:19
「北京兵變之謎」一般說法是袁世凱指使曹錕第3鎮部下變亂,以借口拒絕南下就職。本文以「北京兵變」是否為袁世凱煽動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識港網訊】「北京兵變之謎」一般說法是袁世凱指使曹錕第3鎮部下變亂,以借口拒絕南下就職。當時有論者詳細分析兵變原因:

一、軍紀敗壞:軍隊不施教育,多數腐敗,囂張驕縱,見利忘義,徇私害公,積習相傳,南北同病。命令不能通達,軍紀等於弁髦。視焚殺為軍人當務之圖,視搶掠為戰後酬功之具。白晝兇行,恬不知恥。

二、總統南行問題:共和發佈以後,總統南行之說諠傳各處,專使北來益招疑懼。三鎮兵士曾經前敵,自恃戰功,滿望因功得賞。迨聞總統南行,自知所期難遂,不如逞此發財。故是晚變亂,但奪財帛,不傷人命。

三、淘汰兵將謠言:自共和發表後,前敵將士深抱不安。恐因抗戰之嫌,致有淘汰之患。淺人不察,惟信謠言,下級官中,未受軍事學識者,尤多疑懼,迨聞總統南行之信,益覺慄慄可危。南方公私團體中時復以文電,挑發抵抗民軍者之罪狀,益動北方軍人之懼。故其搶刦時有「不成了,不成了,國家也用不著我們了,與你們借些盤纏回家去」等語。

操練中的北洋軍 圖:Wikimedia Commons

在這時期,兵變是極為普遍的,無論是南北軍隊,均有發生。因為舊社會低下級的官兵質素低,缺乏教育。一般士兵因為生活困難,才當兵賺錢養家,沒有保家衛國這些崇高理想。下級軍官質素差,軍紀廢馳,軍官沒有權威。缺餉即兵變的情況普遍存在,民軍也有。1912年1月初灤州清兵起義,請求南方支援糧餉。張謇致函黃興,警告「軍隊乏餉即潰」,1月6日,黃興覆信張謇說,苦於無餉無械,當力籌之,請張謇盡力幫忙。民國成立後,1912年2月和9月,湖北發生暴亂。4月11日,駐南京的江西軍嘩變。8月,姜桂題的北洋軍搶刦北京附近的通州。旁證了北京兵變,不是唯一的例子。有些研究北京兵變的學者分析,袁世凱不可能煽動北京兵變的原因有幾點!

袁世凱 圖:Wikimedia Commons

一、袁世凱在國內外的威望在相當程度有賴於維持秩序,如在庚子拳變維持山東安寧。因此,袁沒有理由在北方製造混亂來破壞自己的威信和軍紀,讓外人質疑他已經無法再控制軍隊。

二、2月29日,兵變發生之前,臨時政府參議院已在14日通過定都北京,全國輿論亦一面倒傾向維持不變。在這政治形勢之下,袁和他的部下確信北京仍會繼續是首都,無必要發動兵變來恐嚇南方。

三、外國強烈反對南京參議院把首都遷往南京,認為這是破壞了辛丑條約的精神,外交團向中國提出「繼續以北京為首都」的建議。當時,南北政府均爭取外國承認和提供貸款,無道理為自己製造麻煩,自陷外交困局。

《辛丑條約》簽字時的場景 圖:Wikimedia Commons

袁世凱不會自找麻煩,但他身旁的人為自己利益為慮,會不顧大局地蠻幹。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說:「這次兵變的把戲,是我大哥(克定)串通第3鎮統制曹錕搞起來的,我父親事先並不知道。」袁秘書張一麐說:「專使蔡元培、宋教仁入京就館。某公子者素選事,召各鎮中下級軍官開會密議,議決以兵入東華門,奪清帝位,效黃袍加身故事。是時禁衛軍為馮國璋所統,不與謀,故火焚東華門,禁衛軍抵禦不能入,兵無所洩,遂大掠東西二城,以及於天津。」這資料的某公子暗指袁克定。

《辛丑條約》簽字時的場景 圖:Wikimedia Commons

當時的形勢是袁若南下就職,不僅他個人會受制於南方,整個北洋系統的軍政人員,其原享的軍事、政治等權力地位和影響力也會隨之崩潰,其政府和軍隊的職位將被共和派取代,北洋集團甘心放棄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改革傷害舊人的既得利益,無論新方案怎樣完美,都必定受到舊勢力的反對。
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上冊──從辛亥革命到聯俄容共》


《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上冊──從辛亥革命到聯俄容共》

作者:陳敬堂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6/24/010153209.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