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了解一直被誤解的伊斯蘭
來源:橙新闻    2020-06-15 12:22
雖同處一個城市,很多香港人都不太了解穆斯林。輕則混淆錫克教寺廟與清真寺,重則聽到伊斯蘭教,便要想起「聖戰」。

【識港網訊】有段日子,鋪天蓋地都是ISIS(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的新聞。極端宗教組織所為,為伊斯蘭教刻上似乎難以洗脫的印記。「香港人經常看電視報紙,看到暴力、打打殺殺,負面報導多。所以對伊斯蘭教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香港伊斯蘭聯會教長奧斯曼‧楊興本說。

採訪前以為楊教長是少數族裔,後來才知道「奧斯曼」(Uthman)是教名。他生於山東的穆斯林家庭,父親是阿訇(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尊稱),受家庭影響,曾赴北京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及巴基斯坦國際伊斯蘭大學就讀。二十多年前,他來港教阿拉伯文,直到升任教長,其生命始終與宗教環環相扣。「但香港人還是不了解伊斯蘭教。」負面新聞影響、宣傳不足、伊斯蘭教在港非主流宗教等種種情況,「好多香港人分不清什麼是回教,什麼是伊斯蘭教,甚至清真寺他們也搞不清楚。」他感歎。

穆斯林的生活離不開宗教

為了增加外界認識,他在伊斯蘭中心定期開課,也與本地書店合作,最新出版《了解伊斯蘭》一書,便是「開方講堂」中的精要。書中從伊斯蘭釋義說起,到基本信條、功修及文化,甚至伊斯蘭教在香港的傳播、紙上的回教墳場導賞等。楊教長謙稱內容不深,但能讓非穆斯林明白到底伊斯蘭教是什麼。

如果你也在書店翻過伊斯蘭教的著作,你會明白「不深」絕對是本書優點之一。撇開厚重到不行的歷史,伊斯蘭教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和平順從造物主,相信造物主。」楊教長續說:「另外,伊斯蘭教不是單純的宗教,它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生活方面的事都要跟宗教信仰有關係。」從嬰兒出生、婚禮到喪禮,穆斯林都有既定的儀式,日常也有五大功修:唸作證言(相信真主、加入伊斯蘭教)、禮拜(崇拜真主)、齋戒(遵照齋月的規定)、天課(向窮困者捐獻)和朝覲(到聖城麥加朝覲)。香港人最熟悉的應是每日五次的禮拜,可能還聽過「主麻日」:逢週五大家聚在一起祈禱,故又稱「聚禮」。

採訪當天正是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疫情下,摩肩接踵不復見,格線劃開距離,眾人虔誠地跟隨教長禮拜。出入的大部分非華人,女士以印尼姐姐最多。教長指,雖然華人信眾不多,但在香港現存的五座清真寺中,灣仔愛群清真寺已是最多華人和女士祈禱的地方。「以前灣仔區住了很多華人穆斯林,後來城市規劃,有些人搬到其他地方,就漸漸分散了。」

與佛教廟宇不同,清真寺一定建在繁華的地方,因為穆斯林的生活離不開宗教。

「很多人覺得很奇怪,尖沙咀是繁華商業區,為什麼會有一間清真寺?」原來港英時代的九龍公園是威菲露軍營,當時英軍招募了不少印巴籍士兵,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便向高層申請禮拜的場所。1896年,一座簡單的清真寺便在軍營裡落成了。後來,從內地北方來港的穆斯林華人聚居尖沙咀,做生意,也過宗教生活。今日宏偉瑰麗的九龍清真寺,既見證九龍百多年歷史變遷,也是穆斯林與社區的重要紐帶。

九龍清真寺  圖:三聯書店提供

香港人有信伊斯蘭教的嗎?

可能見得印尼姐姐多,很多人問教長:「在香港,中國人有信伊斯蘭教的嗎?」「有,香港的華人穆斯林,最早期祖家多數是廣東,也有從北方、上海、南京和北京等地過來。特別是1949年前,有很多北方回族來香港。」他指,九龍清真寺早期的教長便是華人。書裡有一張1957年的相片,是當時華人穆斯林的合照。

再翻查現有記錄,2016年的政府年報顯示在港穆斯林人數約30萬人,大部分是印尼人,華人則有約5萬人。今時今日,其實香港有多少華人穆斯林?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華人穆斯林,從來都沒有做過統計。」楊教長坦言。他表示,在港穆斯林群體最多的是印尼人,現在大約有18萬;第二位便是巴基斯坦人,約3至4萬。至於華人數字,「都是猜的,以前說3萬,現在說4萬,有人說5萬。以我們觀察,華人參加宗教活動的很少,但是一遇到大事情,例如結婚或喪禮,他們便會回來了。」

在書中,他還談及了俗稱「本地仔」(Local Boy)的穆斯林,他們是少數族裔,是上代人與中國人通婚後的第二代、第三代,這個群體在港也有一批。整合下來,在港穆斯林大約30多萬人,「但如果說真正有身份證、長期在香港居住的,我覺得10萬也不夠。」

早期華人穆斯林的合照,攝於1957年(黑洪祿先生提供)  圖:三聯書店提供

穆斯林的葬禮是怎樣的?

儘管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如此暢銷,很多人對真正的穆斯林葬禮並不了解。「土葬是伊斯蘭教喪葬的重要特色。阿當是由泥土做的,人來自泥土,死了也會到泥土,所以我們不能火葬。」伊斯蘭教主張「厚養薄葬」,歸真後即盡快下葬,一切從簡。因此,香港回教墳場提供24小時服務,從去世到入土,在當天或第二天便可以完成。楊教長說,政府給予他們很多便利,「政府醫院都知道,你是回教(伊斯蘭教)的,多數遺體不需要入殮房,直接從病房可以拿走。非穆斯林便會覺得很奇怪、很特別。」

「那死亡證呢?」「可以將來再辦。穆斯林過世後,(家屬)可以到醫院附近的警局拿我們通稱的『行街紙』,方便取得遺體,盡快安排下葬。下葬後,再去死亡登記處辦理死亡。可以說,政府其實非常尊重我們穆斯林。」

穆斯林採用土葬  圖:三聯書店提供

雖同處一個城市,很多香港人都不太了解穆斯林。輕則混淆錫克教寺廟與清真寺,重則聽到伊斯蘭教,便要想起「聖戰」。無論在書中或面對面,楊教長都要為此澄清。「坊間所說的聖戰(Holy War)是錯誤的翻譯,其實『吉哈德』(Al Jihad)是一種奮鬥,為生活、正義、真理而奮鬥。你不可以隨便發動『吉哈德』,那是有條件的。伊斯蘭教主張保護生命,《古蘭經》也提及,如果你故意傷害人的生命,罪過是相當大的。」在他看來,極端分子的行為偏離了伊斯蘭教的教義,人們也不應將基本教義與極端主義混為一談。

「香港人總是覺得(伊斯蘭教)很神秘,譬如我們身處的清真寺,裡面有什麼呢?很多人都想知道。」除了看書,能進入清真寺參觀嗎?「想來參觀,我們隨時歡迎(溫馨提示:須遵守清真寺參拜規則,如衣著不暴露、脫鞋進入等),歡迎大家了解我們宗教的生活。」楊教長說。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6/12/010152212.shtml

责任编辑:marvin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