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上,范迪安分析了美術和美育的關係。美術可以供我們了解歷史、感知文化,美術是實施美育的重要載體。
他舉例說:「當年的一個演出我們看不見了,但是在一幅畫裡面,可以看到演出的場景。當年的城市經過歷史滄桑我們也看不見了,但是通過《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北宋都市的繁華。」
戰爭史專家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分析不同時期的武器,動植物專家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分析不同種類的花鳥。這足以說明美術與人類文明史和文化進程密不可分。
中國歷史綿延了5000年,中間從未間斷。這種歷史的連續性也讓中國美術形成了獨特了藝術特征,形成了東方審美。
很早以前,先賢們就有樸素的「天人合一」觀念,率先將哲學和藝術結合,又在不斷創新中積累成果。中國美術又有「書畫同源」的觀念,講究的線條藝術是和西方的光影藝術截然不同的。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范迪安回顧了建校歷史和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將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初期、新中國成立後和改革開放後。范迪安用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作為例子,詳細講解了中國美術在不同階段的重要特點,並帶來視頻短片,更加生動地向觀眾介紹中國豐厚的歷史文化藝術。
演講結束後,觀眾提問十分踴躍。范迪安針對一位女同學提出的「如何才能擁有會審美的眼睛」給出了很實際的訓練方法。他建議從三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第一,了解一些藝術史、美術史。可以從簡單的藝術故事開始,選擇一些簡明的藝術書籍。第二,親自動手參與一下藝術創作。因為「美術」始終有個「術」字,需要實踐。第三,欣賞畫作時要記住「無功利審美」,即不要帶著目的去欣賞。這讓在場的很多觀眾受益良多。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8/12/21/0101063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