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桐山
武漢的海鮮批發市場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已經一段時間,香港這邊愈發緊張,甚至出現哄搶口罩的情況,無良商人藉此斂財。但這個不明原因肺炎是否真的如此恐怖?為何香港這邊的情況尤其嚴重呢?
從防疫的緊張程度來看,似乎這次的疫區是香港,而不是武漢。據內地不同城市的朋友反映,內地一線城市儘管與武漢的人流交往遠比香港頻密,群眾也不見恐慌,只是從新聞報道知道有這件事。哪怕是武漢本地市民,也沒有如香港市民般人心惶惶。
言及此,很多香港人一定嗤之以鼻,認為內地隱瞞疫情已經習以為常,所以內地市民可能不知道真實情況有多嚴重。但反過來問,香港市民又知道真實情況嗎?
所謂不明原因肺炎,武漢在疫情爆發後一星期已經確認並非沙士,世衛組織發言人評論時指,有多種潛在病原體可能引致肺炎感染。雖然當地政府至今未能公佈病毒來源,但由於大部分疫情與一個海鮮批發市場有關,一般懷疑是動物傳人,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最重要是,這次不明原因肺炎未發現致命病例,大約四分之一的個案會顯得病情嚴重。其實哪怕是一般肺炎,都會有年老體弱或抵抗力弱的人士會轉為嚴重,這或許反映這次的不明原因肺炎,殺傷力並不顯得比普通肺炎強很多。對香港而言,雖然每天都發現多宗來自武漢的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個案,但都能發現流感、鼻病毒等已知病因,根本未有任何證據顯示武漢的不明原因肺炎已經侵襲香港。
搞清楚事件的背景,原來不明原因肺炎並非什麼新鮮事物,中國衛生部2004年沙士後就推出了《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檢測、排查和管理方案》,是為了更好地篩查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而提出的一個名詞,只要是一時之間未能搞清楚病源的肺炎,都需要上報。由2004年至2016年間,中國內地就上報了1666例不明肺炎的病例。
由此可見,不明原因肺炎是內地加強了傳染病管控而產生的一個名詞,根本不是什麼新事物,今次的武漢疫情也並不是顯得殺傷力特別大。
當然,吳桐山不是說香港防疫是錯的,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以策萬全,絕對是好的。但一些香港人對武漢疫情的反應,就像死亡傳染病已經「殺到埋身」一樣,就未免太誇張。
之所以說不成比例,一方面是說香港市民的反應和實際上今次疫情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是說香港市民對不同疫情的反應不成比例。
本港自前年9月全球首次發現大鼠戊型肝炎病例,累積錄得8宗個案,其中去年一年就有6宗,其中更有一人死亡。全球一共才9宗個案,香港就「包辦」了8宗。我不是說武漢肺炎不值得重視,我只是兩相比較,武漢肺炎還未來到香港,不要說奪取生命連感染的個案都沒有;相反大鼠戊型肝炎香港是重疫區。後者更值得擔心不是嗎?但香港媒體對後者的報道,遠遠不如對前者的報道那麼大篇幅。你去問香港市民,大部分對武漢肺炎非常擔心,對大鼠戊型肝炎反而不知為何物,但事實上卻是前者還是自己嚇自己,但後者已經有死亡個案。這是何等的不成比例呢?
就算你真的擔心武漢肺炎,最恐怖的也許不是那種不明病毒有多厲害,而是香港的醫療系統究竟有多不勝負荷。武漢肺炎還沒到,流感高峰也沒到,香港的公立醫院入住率已經超過110%,病人已經要睡走廊。究竟香港是應該擔心病毒,還是擔心自身的應對能力呢?
說得深刻一點,香港一些人對武漢肺炎這種不成比例的擔心,骨子里其實反映了對內地那種戴著有色眼鏡的不信任。生活、文化、政治,各方面密不可分,政治上的不信任、文化上的歧視,令我們對現實的觀感猶如通過一面哈哈鏡看世界,對內地的任何負面消息,不成比例地放大,覺得恐怖。這種根深蒂固的影響,也許大部分香港人沒有意識到,但卻在分分秒秒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有些東西已經深刻融入到血液當中,每一個動作都會出賣你。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topic/system/2020/01/09/010136375.shtml